第三章 内患危机匿伏矣(第1页)

第三章内患危机匿伏矣

作者:金龙鱼

霏霏细雨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停了。

不过,天色没有放晴,有点儿阴。

北上通往秦州的帝国驿道上车水马龙,男女老幼,吏卒僧道,熙熙攘攘,来往络绎不绝,骑马的、挑担的、赶着毛驴的,纷纷向秦州城赶去。

驿道两旁疏林掩映,阡陌纵横,田亩井然,依稀可见农人在田间耕作。

秦州是帝国正式的称呼,但士庶百姓商贾官吏仍然习惯称秦州的古郡名“天水”。

这里与远古的女蜗氏、伏羲氏、神农氏相联系,也曾经是赫赫威仪的故秦帝国发详地,秦汉时代陇右名将层出不穷,李广、赵充国是其中大有名者;

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屡屡伐魏无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亲手选中的接班人姜维也算得上此间之名人,可惜姜某人充其量就是诸葛亮‘长于治戎而奇谋为短’的翻版,战术指挥无可诟病,但缺乏战略眼光的致命弱点一脉相传,不但是所谓的‘卧龙先生’苦心孤诣奋斗了一辈子,到死也飞不起来,传到了卧龙传人姜维的手上依然如故,他继承了恩师的一切优长和缺点。呜呼奇哉!当初称诸葛亮为‘卧龙’的人真是天才,一语成谶,巨眼独具,看死了此‘卧龙’一辈子只能伏卧在地的宿命,就是其弟子也逃脱不了这‘宿命’的笼罩;

真正飞龙在天的高手是祖籍天水的故唐帝国皇帝高祖和太宗,尤其贞观大帝的文治武功令人景仰,可不是后世所谓的什么大帝胡吹矜夸的什么十全武功,什么文武睿哲,什么敷文奋武,什么孝慈神圣,什么天朝盛世可以望其项背的。天水李氏一族开枝散叶,蔚为帝国大姓,再因李唐皇族国姓而名闻天下。

如今的秦州,既是汉蕃互市贸易的中心之一,也是西北重兵集结的军事重镇,驻扎有骑兵军团,步兵军团,守备军团,内务安全署下辖的铁血营、锄奸营、巡捕营,还有税务巡检等等,军民人等,汉番各族从四方汇聚云集于此,又转向四方,人烟之稠密可想而知。

在西北幕府治下,包括秦州在内,虽然不象湖广、汉中、关中等地大城一样需要缴纳城门税,不过进城需要查验路引、关防、勘合、度牒等身分符牌,登录入册,所以士庶不论富贵,还是一样要排队查验等候入城,一般情况下,除了儒生,只有军方和僧道人士可以优先入城。

蹄声得得,骑着秦川大驴赶路的师徒俩渐渐接近城门关,笠帽、蓑衣都收了起来,却是时下西北儒生常见的利于骑马出行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