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兰州百里,从河口过桥,就算是河西地面了,雷瑾一行数百骑,途经永登、天祝诸县,越乌鞘岭,一路向武威而去。
那乌鞘岭,藏语里叫做“哈香日”,就是和尚岭的意思,自有丝绸之路以来,乌鞘岭便是来往河西的必经之路,可以说只有过了乌鞘岭才真正进入河西走廊。
乌鞘岭东南山脚下有金强河流过,金强河的南岸是山岩磷峋的马牙雪山,峰峦叠嶂,景色壮丽,正是设关建隘,屯兵驻守之要冲,历代修筑添加的边墙长城在东南山坡上蜿蜒起伏,极为雄壮,宛如一条条长龙盘伏在山岭之上。
乌鞘岭山岭上的长城、营盘多而复杂,但大致走向都是沿庄浪河-金强河向西,北上乌鞘岭,过安远驿,出古浪峡向西。
从乌鞘岭再往西,驿道较窄,而且一直穿行于古浪峡的河谷之中,直到出了古浪峡,千里河西沃野便扑面而来。
雷瑾一路之上非常留意察看所经之处的地形地势,与心中默记的家族秘藏地图一一对照印证。
雷门世家在数百年里积累了卷轶繁多的典章图籍,这其中就包含有历代皇朝绝密的军用地图。而大宗长雷懋门下清客秦夫子曾经受命用十年时间整理雷门世家收藏的典章图籍,雷瑾作为秦夫子的学生,带着几个心腹丫鬟参与了秦夫子整理图籍的后期誉抄归档工作,其中就大量接触了家族的秘藏地图,不知怎么的,雷瑾对这些地图非常有兴趣,以致于竟然将所有的地图默记在心,说出来都吓人一跳。
自从离家,这一路上雷瑾一直将自己所经行之处以及别人亲自到过的地方,举凡他们为自己描述的有关该处道路关津山川形势的情况与自己默记的内容互相对照印证,自觉大有收获,不少纸上的东西变得立体鲜活起来。
策马走在这河西驿道上,雷瑾回想起多病的秦夫子对自己说过这河西的山川形势,曾经断言河西形胜,乃是英雄用武之地。
秦夫子曾言,“河西走廊”之所以称之为走廊,与河西的地形地势大有关联,整个河西之地东西长而南北窄,南北两面山岭绵亘,其北面,东有龙首山,西有合黎山;其南面则是绵延两千余里的祁连山。
河西走廊处于南北两面山岭的夹峙之中,最宽处不过两百余里,窄处仅数百步,正像一条从东南倾斜向西北的狭长走廊,连接着关陇和西域。
古人谓河西之地“自兰州渡河,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中原皇朝控制河西,进则可以控制西域,退则可以保卫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