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都指挥使的殷勤护持下,雷瑾一行被迎进了西宁行营的冬季野战大营。
那个都指挥使所表现出来的殷勤,雷瑾相信就是都指挥使他的老爹或者他最宠爱的女人站在他面前也未必能让他如此殷勤,比起上一次在大营觌面相见,都指挥使的热情何止热乎十倍?
钱可通神,诚不我欺也!这时候我在他眼中,或者比赵公元帅更象财神爷吧!
雷瑾心想。
雷瑾的驮队已经开始在野战大营的指定地点卸载一部分带来的货物驮包,这些都是专门为赈灾准备的,大营之中人喊马嘶,一片热闹。
而雷瑾等则被那都指挥使热情地引到帐幕中奉茶。
帐幕中干爽温暖,燃着木炭的火坑,驱散了不少寒气。
雷瑾很快从这都指挥使的嘴中,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更多关于赈灾的细节。
在各预定安置点已经安置了许多吐蕃藏人,而且由于事先准备充分,青海各处的喇嘛寺院都派出了不少喇嘛番僧,有了这些随同军队和河西幕府的人一同行动的番僧,对收拢来的吐蕃藏人部族进行领部编户时,减少了很多阻力,否则绝对不会那么“顺利”的就完成编户,就算如此,也先后斩首八百余级,清除了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一些部族酋豪及其死党,才稳定了形势。
领部编户的实施明显的触动了原来世袭土官的利益,虽然现在他们仍然被重新任命为领部的大小首领,但这样的变动对他们的威信已经造成了决定性的损害。部族的世袭土官在暴风雪袭击下无所作为,基本上只能向一些喇嘛寺院求援,威信已经大受打击,现在再让他们管理领部编户中相对陌生的部族民,说话自然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说一是一的管用了。而他们之中一些世袭酋豪土官不顾部族民的死活,抗拒领部编户的实施,更是大大动摇了世袭土官酋豪整体的威信。
西番地广人稀,自皇朝肇始开国,朝廷处置这青海以及乌斯藏地方事务,亦是如同处置其它边荒蛮夷地方事务一般,唯务安静之策,不欲兴兵征讨,故而主要以朝贡、互市和世袭土官之策羁縻之,虽然在番地设有名目繁多的指挥使司,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却几乎全是以番人世袭土官任之,朝廷真正发兵威慑和征讨不臣的时候并不多;
又因为番民崇信佛陀,中央朝廷欲因其俗尚,用僧徒化导为善,藉以化愚俗,弭边患,故而大事招徕番地信奉佛陀密宗的各教派喇嘛番僧,封赐以法王、王、大国师、国师、佛子、禅师等等尊号,光是法王和王的尊号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