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争夺陇山(第1页)

铁马秋风大散关。

自蒲津西渡,入于关中腹地,诸将虽然有趁机夺取潼关,全取关中以制天下之议,雷瑾并未采纳,而是率领一万河西精骑沿渭河谷地疾趋宝鸡,过长安而不入,欲全取陇山之险要,以瞰制关中,一则是可以据此随时从陇山东出,控扼关中,一则是可夺巴蜀之藩篱,为将来进取汉中、巴蜀下子布局,谋取先手优势。

陇山为六盘山余脉,绵延横亘几百里,屏障关中西部,所谓‘陇关西阻,益门南扼,当关中之心膂,为长安之右辅’也。其南有宝鸡大散关等关隘险要,扼关中、汉中、巴蜀之咽喉要冲;其中则有陇州之陇关,据关中通向陇右的帝国驿道之中;其北有固原重兵屯驻、萧关依险而立,扼泾河河谷通道。据此秦陇关隘,守险阻以攻瑕捣虚,蓄富饶以出奇制胜,可耕可屯,宜战宜守,呈高屋建瓴之势。

在陇山之北,固原、萧关一带,因为西宁行营提督将军狄黑在西宁府,一收到雷瑾挂平虏将军印,受命“都督陕西总摄军事”的消息,即刻调马启智的‘西宁马户’为前驱,尽提西宁行营精锐步骑,星夜奔袭,正式以雷瑾平虏将军的名义接管了固原镇防务,收编固原镇现有马步军兵,先拔头筹。

而宝鸡一带,因为地近陇右,秦岭之西、陇山之南、嘉陵江上游河谷均交汇于斯,山势绵延险峻非常,关中与汉中巴蜀的南北要道经由大散关而沟通;同时由长安通往陇右的天水、陇西,也可以取道大散关南下,折而向西,抵达天水。

此前无论是关中流民军,还是巴蜀汉中的流民军,因为举事后一直转战不休,迄今都未暇对地势险要的宝鸡一带加以兵锋,故宝鸡附近州县尚能在关中、汉中残破之际勉强保全。

雷瑾从山西收降的几十万流民军部众眷属,一路沿渭河西进,至宝鸡分成两路,大部分流民向北行,占据陇州一线,攻占陇关(或称固关)等重要关隘,将原有的巡检司巡检等官吏驱逐,控扼了帝国通往天水、陇西的主干驿道。

而另外一路还有十余万青壮老弱妇孺聚集在宝鸡一带,意图由大散关南下,经虞关(仙人关)、略阳一带折向西行,北上天水再行汇合。但是这一意图遭遇了强大的阻碍。

因为凤翔守御千户所的千户大人,在乍闻数十万流民向宝鸡涌来,于惊恐莫名之下,已经统带着所辖官兵以及若干本地豪强的乡兵共三四千人,一起逃往大散关,意图据守大散关险要,避免与流民军交战。不曾想,大散关巡检司的巡检,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小官根本不买五品武将的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