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砺刀锋(第1页)

丹房秘室中的气氛有点紧张,众人都显得神情凝重。

还是帷幕后的展妃打破了凝滞的气氛,淡淡说道:“天下汹汹,国事日见倾颓,荆襄远离京师千万里之外,现在若是有变,朝廷亦已是鞭长莫及。

况而今,消息阻滞,军情不明,也难以决策以对。

唯今之计,应着即打探清楚情势,从容应对之,不要自己乱了阵脚。

若杨人鹏、刘国能畏死惧罪,确已拥兵自为,目无朝廷。朝廷也当曲意优容笼络之,令其戴罪立功,着实担起保境安民、清剿流贼之任,顾全一点国家朝廷的脸面,则朝廷既往不咎,亦非不可能。即或公侯之爵封,将军之名号,国家朝廷将来亦不甚吝惜也,有功于国家社稷者皆可实授之。

事不宜迟,即传皇帝谕旨并内阁廷寄,六百里加急,另外加派朝廷专使将这一层意思说与杨、刘二巡抚知道。”

展妃这时心里明镜似的,清楚人心难测,况且如今形势比人强。

对于打着皇帝的名义,以展妃为首的内廷集团来说,现下有些事情实际已顾不上那许多了,中央朝廷对不少地方已渐呈鞭长莫及之势,但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诸省,以及帝国东南诸省却仍然是要尽量争取和掌握下来的要害,在这纷乱的时势中,在这帝国破败的乱摊子中,这些便是她和内廷集团赖之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若失去了这根基之地,以内廷集团所为之事,恐怕是帝国之大,亦终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河南、湖广处帝国中原之腹心,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何况是襄阳、南阳这等重镇的失守?

以天下形势言之,天下相争,襄阳为重,兵家所必争。襄阳府东临吴会,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河洛,不盈千里,方城险峻,土沃田良,水路流通,转输无滞。

若由襄阳北进,或出中原,或入关中,可以扫荡秦、赵,又或者经汉中而联陇西,若退则可以凭襄阳而保据汉水上游,阻扼北方南窥江汉。

若由襄阳南下,由汉水入长江,则可图武昌、荆州,荆楚入于囊中,再进一步甚而东向攻略,定江淮、取江南,成疾雷不及掩耳之势。东南诸省若无荆襄为屏蔽门户,则难免遭受敌兵深入之荼毒。数百年前,蒙元与赵宋相争,即屡屡出南阳,以夺取襄阳为目标,不为无因也。等到忽必烈即汗位之后,蒙元甚至尽锐攻伐,不惜以五年时间苦战攻拔襄阳。襄阳失守后,赵宋帝室不过数年而亡,襄阳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虽然攻守形势大不同于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