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孤灯,漫漫长夜,中军帐外夜风吹拂,娑然有声,夜巡甲士整齐沉重的步伐发出划一的足音,静谧中令人有一种安详的感觉。
秉烛夜读,春秋史记,黄白之卷,一页页历史风云,古今多少事,都已如水之流,汩汩而逝!
人事有代谢,江山成古今!
操戈相争,腥风血雨,明争暗斗,杀戮悲凄,金戈铁马,万马嘶鸣,鼓角相闻,箭戟遍地,厚重还是沉重?
潮起潮落,兴衰更替,人世沧桑,世事难料,英雄豪气,小丑嘴脸,忠义奸恶,盖棺就可论定乎?唯洒数升英雄血,掬一把美人泪尔!
公孙龙长叹一声,掩卷长思。
并非公孙龙特别喜欢闲来无事读古史,实在是心里藏着的心事很重,借读史来消解一下压力而已。
艰难的抉择!
是否抽调兵马驰援犍为?
行营中军的谋士参赞们众口不一,各执一词。
公孙龙最后断然决定——
一兵一卒都不能从坚守荣县营垒堑壕的部队中抽调!
这意味着公孙龙甘愿冒着后路粮道被截断的危险,也要固守当前的防线,确保与弥勒香军对峙的兵力,即使可能因此而获‘救援不力’‘贻误军机’等‘罪名’!
公孙龙做出如此抉择,也有自己的考虑——
其一,雷瑾既然亲率军府一干人等视察整饬嘉定州军政,则现时嘉定州的防务虽然不敢说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但至少也该有相当之水准,即便敌方长途奔袭的偏师是敌方的精锐之师,能征惯战,也未必就能有多么大的战果;
其二,奔袭之敌不径向嘉定州城而去,却以犍为城为目标,这是否说明嘉定州的警戒防备相当之严密有效,致使敌方无懈可乘呢?
其三,对方奔袭,无非是正面对峙难得便宜,故而欲出奇制胜,调动我方。只是迂回奔袭要想得手,要么是对手实在弱小,要么就是对手懈怠无备,以实击虚,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可收奇兵突出之效。若是不然,在我方已然有备的情形下,奔袭能有多大效果呢?
其四,犍为地位虽然不如嘉定州城重要,但也是大江沿线的要冲,其地驻守之兵,有嘉定州守备军团的十个团五千人,再加上民壮乡兵,依托城池坚守,没有十倍二十倍以上兵力也难以轻易攻拔,何况还是轻装之敌?敌方主将聪明的话,就会稍战即走。既然塘报军情只说鏖战,并没有说及其它,贸然驰援却有可能劳而无功,反而还给当面之敌以可乘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