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帐暖,帷幔低垂。
昏暗微弱的灯光,令得军帐中的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
帐外逻卒巡行的足音清晰可闻,西北的夜风在静夜中呼呼作响,与军帐内的朦胧静谧相比,如同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
军帐内铺着厚实的羊毛地毡,地毡上再加盖了绵软保暖华贵无伦,充满异域风情的羊毛地毯,当然这是河陇的毛纺织工场里出品的仿波斯风格的极品地毯,品质甚至要比正宗的从波斯远道贩运而来的昂贵地毯还要好,江南以及京师一些豪门权贵相当之喜欢。
地毯上乱七八糟地堆了一地的锦被绣褥,衣裙、亵衣、诃子、抹胸、主腰、靴子等也散落得到处都是,香软的被褥中藏着横七竖八的雪白人体,紧紧地交缠偎依在一起,甜甜酣睡,露在被褥外边的粉臂**在昏暗的灯光下散放着朦胧的幽幽白光。
帐中甚至荡漾着品流极高的幽香,令人心动神驰。
虽然军帐中酣睡的人儿不少,却仍然不显得过于拥挤,而且在深夜中仍然显得温暖适宜,可见得这军帐占地较阔,又保暖良好,与一般常见的军帐大不相同,显然是特别制作的军帐。
一般的急就军帐既作不了这么大,也无法达到如此良好的保暖功效。
西北幕府下属的工匠大师们,对于各种军需器物的改良改进,同样的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一点也不比在弓弩刀枪火器火炮等攻守利器上所下的工夫少,行军帐就是其一。
行军宿营,帐幕是必备军需物品,避雨、保暖、防潮、防火、防风沙、防蛇虫蚊蝇等等功能都要尽可能具备。如其不然,对士气和军伍战斗力的影响,绝对超乎人们的想像。
使用睡袋,甚至是和衣而卧露宿于野外,对保持军伍战斗力无论如何说不上有利。
蒙古人以及其他游牧部族的毡房帐幕固然优点多多,易拆易卸,但是搭盖和拆卸也都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时辰,用于草原游牧转场是足够了,但是这对于需要随时行军机动的骑兵军团而言,仍然显得无法完全满足行军作战的需要。
为此工匠大师们对于行军帐幕作了不少改良,吸收了原有军帐的长处,也参考了游牧毡房的长处,使得改进后的幕府行军帐既变得轻便易携,搭盖拆卸又较快捷,少则只需要两三刻的时间就可以支撑搭盖起一顶军帐。
当然改进后的新型军帐,只是为满足快速行军机动的需要而出现的一项‘奇技淫巧’,以弥补原有军帐和毡房的不足,并不是用以完全取代原来的军帐和毡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