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激战正酣的马来半岛不同,现在的缅甸中南部倒是一片欣欣向荣。由远征军后勤建设兵团为主导,各地重要城镇的民生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此时的孟烦了已经正式脱离部队进入后方政务处,实际上就是范绍增的副手。虽然现在缅甸还是处于军管政府状态,但行政管理部门的班子已经初具雏形。
缅甸以前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实行的是复合邦联制,每个邦之间独立性很高,再加上民族恩怨问题,彼此之间是谁都不服谁,难以形成统一调令,更是经常爆发规模不一的武力冲突。
英国佬也乐见如此,毕竟一个松散分裂的国家远比一个紧密团结的国家更好掌控。更何况“高贵的昂撒老爷”们可不在乎这些东南亚的小瘦猴子的死活,只要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谁来当家,打生打死都无所谓。
为了改善这些情况,廖铭禹与范绍增可谓是花了大心思,那些村落部族首领,或是游弋在几方之间的武装势力皆存有私心,民众又极易受他人蛊惑,都不是省油的灯。
暗处的外部势力屡次介入扶持当地武装,往往刚将此地叛军湮灭,他处又冒出叛乱,民间百姓本就疾苦,再加上部分逃进山林里的日本溃兵时常侵扰各地。不满政府的声音一直就未曾消散。
可单纯靠武力镇压并不能解决问题,廖铭禹早先也抽不开身去解决这些问题,即便多安排些守备部队也是疲于奔命,效果却不大,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军阀把持局面,大大小小的武装势力像韭菜那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治理地方本就该以民为本,廖铭禹的志向本就不仅仅是当一地军阀,自入缅以来,远征军就实行了的严格的八项注意、十六项指示的纪律管理,宪兵也对部队的约束非常严厉,可以说不管是对华人还是当地土着,都做到了秋毫无犯,礼遇相待。
光这样还不够,廖铭禹还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发行兑换券,分发土地,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寻常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各项利民措施在各地都推行得不错,慢慢百姓们对远征军的军管政府也没了开始的害怕与抵触,反倒成了军民相安无事其乐融融的景象。
要是有的选,谁踏马愿意去干那刀口舔血的营生,只要民众能过好日子,哪怕仅仅只是温饱,也不会有人去动那反叛暴乱的心。
更何况如今背靠基地工业加持,远征军的建设兵团在各地大型重镇建造了许多医院、学校、以及轻重工业厂,缅北与缅中曼德勒与掸邦黑河等地的百姓,基本都最低限度的过上了安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