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这片充满泥土芬芳的土地(第1页)

借着这段时间他也基本搞清楚了他现在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现在他正是处在大宋熙宁二年,东京王相公正得圣上的赏识,弄明白这点让杨渺放心了不少,因为他有幸来到了这个科技、文化、经济呈井喷式的年代,也就是说他来到了这个最具活力的一个盛世。

能够见识一下这个让人为之癫狂的年代是他荣幸,也是他的不幸,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刺配他乡的犯人,这就意味着他属于连贱籍都不如的下等人了,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他已经被剥夺了政治权力终生。

他要发配的地方是紧靠着应天府的一个县级监,隶属京东西路,当然也就相当于应天府统辖之下,按照后世的说法应该是京东西省、应天市、虞城县,应天府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京东西路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

据福伯说杨家原本是武勋世家,但却因为卷入了一场官场倾轧之中,让人把多年前的一个翻案而全家抄没,而他身为杨家独子则刺配他乡,本来自太祖改制之后,大宋再无流刑,笞、杖、徒、流通通折为杖刑,刺配也本就是流刑的一种,只不过更为残酷是杖、刺、配三刑合一,不过这样他的背上还挨了狠狠的二十杖,由此改刺配应天府虞城县,有了今天的一行,这还是由于祖上颇有恩荫,如果这二十杖真的按照正常行刑打实了的话,他这条小命估计现在应该成了一堆骸骨了,当然其中也少不得上下打通关系,家中数十年的积蓄也为之倾空。

接下来的自己应该何去何从?甘心服役卖苦力还是啸聚山林或是隐居田园?杨渺摇了摇头,这几天他想了很多,从小时候记事开始想起,直到他意识的最后一刻,那些似远而近、似是而非的片段反反复复在脑中不断闪现,回想着自己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一点一滴,就像电影画面一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然而他发现过去的生活对于这一刻来说,好像变得格外的遥远,仿佛就在梦中,不过从小的教育背景就决定了他是一个不会轻易屈服的人,军人干部子弟,骨子里就渗透了那种坚韧、敢于承担的个性,然而从发蒙起就开始的国学教育又让他的视野、心胸陶冶得异常包容。

这一切也最终让他想明白了过来,既然继承了这具身体,就有必要给这具身体所有相关的人一个交代,人之所以称作为人,就是因为人是依附社会关系而存在,如果不存在任何的关系,那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没了任何的意义,这是杨渺对自己活了二十多年的一个总结。

“这里,就是我新生活的第一步了。”既然决定了要为这副身躯担起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