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1页)

邢维民直到最后也是什么都没说,不过他越是不说,秦学礼就越觉得他心里有鬼。本来嘛!不管你做没做过,哪怕有一句话,秦学礼也知道该怎么办。可你什么都不说,硬生让秦团长去猜,那后果可就严重了。秦学礼在不知道邢维民是否清白的情况下,只能先假设对方有问题,然后再保住自己。

邢维民之所以什么都不说,是因为他也心虚。要说打仗,他的确是把好手,在原建制那么多军官里,也只有他是凭借战功升到了排长。但在人情世故上,他就差了许多,官场那一套他不懂,也懒得去学。在其内心的浅意识中,做人还是本本分分的比较好。这就是为什么几十年后,他能选中陈沂生做徒弟的主要原因,因为师徒两个人的性格,实在是太像了。

邢维民在同袍的眼里是个怪人。据说抗战爆发后,他曾跪在汤阴岳王庙,在自己背后刻下“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八个字,比岳飞还多了四个。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家闺秀都看不上他,照这些女人的话说,那就是她们没打算跟“岳爷爷”过一辈子。所以别的同僚连孩子都会下河抓泥鳅了,而他至今还混在大头兵里一块儿搅马勺。

英雄的光辉在于他们的与众不同,而英雄的悲剧,也恰恰体现在这倒霉的不同上。所以别人吃香喝辣的,而他也只能在一旁无奈地欣赏。

“‘统’字辈都被惊动了,”秦学礼私下对于守忠说道,“这个小排长恐怕要倒霉。”

“可他打仗是把好手啊?”

“**打仗也是把好手,问题是那管什么用?”

“这不是自毁长城么?”

“嗨!中国还缺他这一座长城?时至今日,那座破墙除了被当作历史文物,什么作用都不起。”

“那……能不能想办法保他一保?”

“纸是包不住火的,想瞒过‘统’字辈的人,哪有这么容易?唉!现如今,是死是活,就看这小子的造化了。”

团部地官长都没辙了。可惹下滔天大祸地炮灰们。却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于占江现在牛气了。在军营里走道都是腆着肚子。半截耳朵就是他地金字招牌。所以就连打饭都要多抓两个馒头。不给就骂人。而且还骂得很凶:“奶奶地。多吃两个破馒头你们就唧唧歪歪?有本事你们也去拼拼鬼子中队?操!”对于他这种无耻行为。有些同袍不干了。少不了在他背后指指点点。不过这于占江脸皮比较厚。你说你地他吃他地。谁占便宜谁吃亏。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