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老乡你快去把兵当,别叫日本鬼子来到咱家乡,老婆孩子遭了殃你才把兵当。 你别说日本来了难找我,你东藏西躲不当兵,咱们亡了国看你还住哪里躲……”一个十七八岁的八路军小战士,站在路边,指挥一群与他年龄相仿的士兵,向过往的行人唱这首《当兵歌》。
陈卅的老八团进入山东已经整整过去三个月,队伍正在迅速壮大,一些原本是战士的新兵蛋子,经过几次战斗后,基本都被提拔成了班长、排长。
赵潜已经是排长了,无论走到哪儿,屁股后头总是跟着几十个弟兄。用一营长江永的话说,那就是“他现在牛性了”。
赵潜打仗是把好手,否则他也不可能在人才辈出的老八团里脱颖而出。在长亘收拾照屋大队的时候,赵潜第一次上战场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战术手段——抡巴掌一路扇过去,直扇得小鬼子头重脚轻晕头转向。当时有个不开眼的日军上尉想拿他开刀,结果刀没劈到赵潜,脖子却被赵潜揪住了,一连串电光霹雳大巴掌甩过去,那上尉的脸,从此便“上了位”——这还不算,战后回到日本,据说他老婆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宁可寻死上吊,也不愿意与之同房。
赵潜并不像其他新兵那样,冒冒失失找领导要枪。当他看到战友们都是清一色三八大盖,登时心里就有了数。第一次上战场,他仅凭一己之力,便缴获了十二支三八大盖,不但挂得满身都是,而且还专门在当官的面前臭显。因此“赵潜”这个名字,就连老八团的团长、政委,也都耳熟能详。
赵潜面相憨厚,可面相憨厚的人不一定头脑简单。老八团上下都喜欢他,喜欢他能打仗,喜欢他会来事儿。
如果身上只剩下一块饼子,某些人或许将它送给领导,或许留给部下。而赵潜呢?则是一掰两半(不均匀的地方用刺刀切匀),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一半送给领导,一半留给战士。所以大家为什么都拿他当宝贝,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大巴掌”的绰号,在老八团里也这么叫。曾经有一次,政委郭仲良听说了他那神奇的大巴掌,便特意骑马从三十里外的团部赶到驻地,目的不是为了蹭饭,就是想见识见识有关赵潜的事迹,到底是不是传说。
一双蒲扇似的大手,又厚又粗,咋眼一看,还以为是两把大砍刀。
“神奇!神奇!”郭仲良当时就赞不绝口,“你练过铁砂掌吧?”
“练过。”
“哎呀……”抚摸着赵潜地手。郭仲良感慨连连。“怪不得!怪不得老陈说你是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