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斜轸果然没有食言,按时将所有的装备送抵红剑大营,红剑的训练也步入了正轨。
杨延朗提议命名的长风刀得到了全军一致肯定。多次淬火打炼的熟铁,两尺三寸长的刀身,三寸刀柄处多了弯弯的护手保护,用于交战时不易脱手,刀背上凹凸不平的锯齿以及两道血槽大大加强了杀伤力。
红剑甲更是得到士卒的好评,上好的牛皮经多次硝制后精心剪裁,坚固又不失轻便,胸,腹等关键部位更是以青瓷片镶嵌,可以大大减轻受到的伤害。合理设计的夹带可以插放弩箭,更是方便异常。
飞燕弩,长风刀,红剑甲为主,圆盾,匕首为辅,红剑标准的单兵作战装备全重十五斤,每人标配的五十支弩箭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装备的发放令耶律度兴奋不已!登记,编号层层把关,事必躬亲,甚至还拒绝了我加派人手的好意,带着几名亲兵忙的不亦乐乎。还别处心裁的规定每队每日一检查,各团三日抽查的严格保密措施。
我对此事倒是一笑了之,这类似于后世的枪械管理。虽然管得了一时,但随着辽军的推广,这保密措施根本没有什么大用。萧绰带走了所有的图纸,日后只要经济允许,这些杀人的利器势必将普及全军。飞燕弩的原理及其简单,熟练的工匠都能仿制,制造的难度却在于熟铁,没有我提供的淬铁方法,飞燕弩数次使用之后就是一团废铁,一般的滑轮和弩臂根本承受不了巨大的后挫力。
随着装备的齐全,第二阶段改变了以体能为主的训练,专注以士卒素质为主。改变了以往的集中训练,以各团为单位分头执行。
鸡鸣,绑着负重腰带的士卒喊着齐整的口号开始了晨跑,洪亮的嗓音惊飞了清晨觅食的飞鸟。山路边,树叶开始枯萎,随着秋天的逝去逐渐飘落。随着日起日落,踏在枯叶上的脚步越来越重。
黄昏落日,三三两两的士卒抹着油嘴,走入操场。持刀握枪,自觉的进行着单兵对练。角落里,数十名士卒平举挂着砖块的飞燕弩,涨红着脸,双手却是纹丝不动。
夜色降临,新改建的战术室众将官济济一堂。战术室正前方挂着一张简易的黑板,参军耶律雁正自信满满讲解着教材。一张摆着幽州地形沙盘椭圆木桌边,将官们围桌而坐,聚精会神的作着笔录,以前质疑的眼神如今近乎与崇拜。
课后,群情激动的将官就着沙盘,演习着刚学的理论。将官们无序的分成两队,手中的红蓝二旗幻化成了千军万马,每日一练的幽州攻防大战便在口沫中激烈展开。战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