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醉情大调曲
购票进入曲楼,闻泉走入了曲楼的大厅,里面陈设依然按照旧时的曲楼布置,没有现代化改造。最前面是一行五张小方桌,小方桌的南侧,正对舞台的一面,安放着一把小型的大圈椅,其余三面是长条宽板凳。小方桌上摆放着瓜子、花生、糖果和爆米花等休闲食品,还有馃子、饼干、饮料和热茶等食物。后面只有长条宽板凳,没有桌子。
闻泉起身向上面望去,二楼似乎也有人坐着听曲,听售票的人说,二楼全都是类似于前排的包桌,而且费用高昂。最便宜的是一楼大厅里的坐席,一条板凳三个人,一人只需要二十块钱就行了,而且不需要购买零食。前排的五张小方桌就不同了,有最低消费限制,板凳位三十一位,大圈椅五十一位,还要多少买些零食,售票员解释说,人家在吃,你看着,挺尴尬的。而且人家一般不把票卖给散客,基本上都是针对团客包桌。二楼的包桌价格就更贵了,与下面的包桌座位分别多了三十和二十。也就是大圈椅八十一位,宽板凳五十一位。
闻泉选择了一楼大厅的板凳位,不是怕花钱,更不是没钱,而是不想显山露水,太过于招摇!所以,拿了票走进大厅,他选择了一个人多的中间位置坐下了。静等大调曲开唱!
突然,丝竹之声响起,舞台上帷幕徐徐拉开,一楼大厅顿时鸦雀无声。舞台上赏心悦目的一幕呈现在眼前。正前方是一个紫红色的圆月屏风,白色满月背景上是一副嫦娥奔月的工笔图画,周围是透雕实木,屏风前一共有四位的年轻女子。
最前面一位站立的女子,手持竹板,身着淡蓝色旗袍,脸上透着自信的微笑,对着大家微微弯腰,施了礼。后面三位身着汉服的女子则是端坐着,左边那位粉衣女子怀抱月琴,端坐圆凳;中间那位红衣女子位于古筝的后面,端坐方凳;右边那位青衣女子是怀抱琵琶,端坐圆凳。
丝竹的清越优雅即刻覆盖了台下的喧嚣。大家都不再言语,闭目侧耳,静听那甜美的嗓音来叩响自己的耳膜。
随后前面那位手持月半的蓝衣女子朱唇轻启,吐出一句鼓子曲:春去无踪影,花落飘无声。全场除了唱腔还是唱腔,丝竹伴之,尤显多余,曼妙之音,动人心魄,摄人灵魂。
接着,蓝衣女子又唱道:夜来杜鹃、声声哀鸣,大观园生出、无限幽情,林黛玉、步出潇湘,见落花悲从心生。
很明显,蓝衣女子唱的依然是《红楼》中的《黛玉葬花》,这是冶州大调曲的招牌曲目,听众非常喜欢,百听不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