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彭情绪激昂道:“李兄,我跟你一起做!”
元结眼神中充满期待,问道:“李兄快具体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准备?”
李复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相应的能力才能做成。要做这样的大事,更需要不凡的实力。而积蓄实力无非就是获得相当的人力和财力,最好的办法则是务工和经商。我知道一些改善纺织、冶炼以及糖、酒的生产之法,利用这些,一方面可以雇佣大量工人,使其有所收入,他们也就有能力养活一家老小,雇佣的民众越多,就有越多的民众受益,这也算是为百姓做的一点实事。而我们生意做的越大,生产出的商品越多,价格越是便宜,百姓就能得以购用,从而得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我们从中则可以集聚相当的财力,若兵乱爆发,一则我们可以为朝廷提供大量财饷,供其军队平息战乱,二则也可以利用我们平日的资源向朝廷提供军需、运输、兵器等方面的支援,甚至我们也可以召集义军,反抗叛军。”
元结边听边点头,他在下层社会已久,并不觉得从商有何不妥。而李彭却是皱起了眉头,他是官宦子弟,要从商恐怕就心有所虑了。
听了李复一番大论之后,元结道:“照李兄所说,这么做到一定程度之后,确实能多使一些百姓受益,对平息战乱也有所帮助,算是真正有力的支持了我大唐,但恕我直言,此举还不足以真正拯救天下苍生。”
李复微微一笑,道:“元兄说的是,这改良诸事,以及经商聚财,都只是最基础的一步,也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真正用意,却还是在朝堂之上。”
元结奇道:“还是要去朝中为官?”
李复道:“是啊,毕竟仅仅为工、为商,地位都不够高,对天下的影响也就不足够大,所以还是要进入朝堂,把持一定的权力,届时在我们所能掌控之下,造福百姓。只不过到了那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基础,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进献、如著书、如声名等,实现我们进入朝堂的目标,届时这官也许就不像元兄通过科举那样难以升迁了。”
李彭有些不愿,道:“怎的李兄所说,有些小人之风,还要通过进献得以官职?这岂不是君子不为之事!”他听过李复所讲要时时以一个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现下所说却不太一样,故有此问。
李复笑道:“要实现一个大的目标,在枝杈小节上就不必太过拘束,太刚则易折的道理彭弟定然明白。当今皇上好奢侈豪华,对臣下进献很是喜欢,一时有进献者俱得高官,那杨国忠就是*着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