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李复也一天比一天更忙。
酒坊生意非常红火,很多商人开始往别处运输贩卖,据说长安颇具规模的酒坊和酒楼都已经开始摆上“太白烧酒”,以此来招徕客人。
织坊也是一切顺利,元结一直在盯着,质地上乘而价格又稍为便宜的麻布已经成为各布坊和衣坊的抢手货。三百台织机的规模显然远远不够,根本不能满足洛阳本地市集的需求,更别说卖到别处了。在元结和李昭明的再三坚持下,李复只好同意再增加了两百台织机。
又做织机的时候,李复顺便要木匠们开始试制风箱。风箱的结构非常简单,所以没有用多少功夫就做得非常成功。在送到赵老四的打铁铺中试风力的时候,由于小伙计过于猛促,结果从炉中冲出一道烈焰,烧掉了一位来铺里打锄头而跟着看热闹老农的胡子,引起众人的哄笑,那老农狼狈不堪的退了老远之后,还不忘念叨着“好大的风力!”
看见李昭明安排众木匠做织机,李复记起来他曾与异国商人打过交道的事情,便让他抽空约一些人来,好谈谈今后的生意。李昭明以为是李复想建立日后向他国销售的渠道,连忙应了,自去安排,两天后便约了十几位各国的商人前来。
李复得知很是兴奋,请他们在正堂相见,李昭明懂一些他们的语言,但不精通,又专门从牙行寻来了两位精通这些国家语言的牙人。李复待他们非常有礼,一番招呼过后,专门奉上茶水点心等物,众人坐下,各自介绍了身份,有大食、天竺、波斯、林邑、真腊等国人,李复一一致意后,并不直接说明请他们来的用意,而是先聊起他们国家的风土人情。
这些异国商人离家日久,难得说起自己那里的风俗习惯,此时有机会说起,都很来精神,李复一边听,一边不时的插话,说起异国的情况,竟是清清楚楚,丝毫不差,众人不由大起知音之感,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李复和他们聊着,渐渐把话题转向各地独特的物产上面。本想先说说他们各地的特产,岂料众人却说起了大唐,说来后所见到的不少东西是他们那里所没有的,这也是吸引他们来大唐的一个原因。
一位天竺商人说起大唐的茶、肉桂、黄连、大黄、土茯苓等等,他国本无,都是近来渐渐传入,还有不少水果亦是,比如他们将桃称作“至那你”,意思是“中国传来的”,梨叫做“至那罗阇弗呾逻”,意思是“中国王子”。李复想此时的中国王子那就是李隆基的儿子们,如太子李亨等人,他们若是知道天竺人这梨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