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彭道:“杜待制这些年都在长安居住,崔伯父与他相熟。若是日后有机会去长安,小弟可去崔伯父家中相询,问清他在住在何处,不就能寻到他,二哥岂不是就能与之相见了!”
李复连连点头,道:“如此甚好,长安是一定要去的,届时就请彭弟多费心了!”心想这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以前只知道今年秋天,杜甫会与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等五人共登慈恩寺塔,都有诗作留下,尤以杜甫诗作最佳,自己还想着什么时候去慈恩寺相寻呢,若李彭真的能从崔国辅家人处得知杜甫的下落,那实在是太好不过了。不过心中却打定了主意,入秋时定要前往长安,见一见这位人称“诗圣”、千古闻名,而又一生凄苦、颠沛流离的伟大诗人。
李彭笑道:“二哥怎么忽然客气起来,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李复点点头,又将话题扯回来:“既然活字印刷已经初试成功,那就尽快付诸实用,郑绍马上带着印坊里的伙计全力以赴刻制活字,但各人刻字都应有一个统一的大小标准,否则就难以通用,此外检字用的转轮等物都要开始制作……”想了想,终究有些不放心,又道:“算了,我也去吧,李管事和我一起,咱们先把印坊的事情都定下来。”
几人都应了,李复便和李昭明、郑绍一起去新接手的印坊。
这座印坊面积并不小,前后也有好几进的房子,最外面自然是临街的门面,摆放着一些以前印制的书籍图画,供新来的客户观看,好展示自己的技术。接着后面是一个小院落,正房用来接待贵客,侧房和后面的房屋则都是印刷刻版、印制、晾纸的地方。
印坊的老东家已经离去,原来在这里工作的众人被郑绍叫来之后,已将坊内收拾的干干净净,只等着开工了。此时见郑绍陪着两人进来,一人见过,是和老东家交接的,听郑绍叫李管事的,另一人却没有见过,不到三十岁,生的白净,眉目之中自有种难得的神采,看二人对他的恭敬程度,心下都猜到了**分,莫非此人就是接手印坊的新东家?那可是大家的衣食父母啊。
郑绍叫众人聚到一起,介绍了李复,大家见果然猜得不错,正是新东家,都满怀敬意和谢意,又见李复说话神情都是极可亲的,毫无一点架子,气氛渐渐便融洽起来。
待郑绍简单说了要改整版雕印为活字印刷,均十分新奇,等看了郑绍带来的那个活字的样子和印出的诗文,都大为敬服,欣喜之下,都明白今后印坊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众人的生计是绝不用发愁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