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道:“称病应该是真的。不知二位对李林甫等当朝为相之人有什么样的看法?”
高适见他问了这么个问题,竟然也叹了口气,道:“圣人一朝,至今用了多少相辅,可如姚崇、宋憬之清明的,已是越来越难得。”他并未与李林甫有过什么接触,更没有受到什么不公,所以也不直接批评,但这么说也证明他并不是很赞赏李林甫。
反是杜甫道:“李林甫这个人,虽然他出身于我大唐宗室,却实无才学,只会机变,善钻营,是一个阴险之徒。”他屡受李林甫之害,自然怒气不小,此时对李林甫的评价就丝毫不客气。
李复看杜甫一点也不给李林甫面子,对其评价如此深刻,不由连连点头,道:“李林甫*巴结讨好宦官、嫔妃,迎合上意,杜绝言路,妒贤疾能,排抑胜已,屡起大狱,诛逐贵臣,实是口蜜腹剑第一人。”
“口蜜腹剑?!”杜甫与高适二人都不禁叫好,就连李彭都为之微笑,说这是对李林甫的最贴切的形容。
李复挠挠头,才想起“口蜜腹剑”这个词是后世宋代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对李林甫的评价而来的,怪不得二人觉得新奇。
李复说的兴起,又道:“圣人一朝,所用之相,姚崇通达知变,多谋善断;宋璟则善持政务,刚直无私,二人合作,有如太宗时的房杜。此外,如韩休、张九龄的清正,卢怀慎的俭德,张说的文治,张嘉贞的吏治,皆称一时贤相。但也都没有如同李林甫这般专宠,这十九年,实在是天下大乱的养成之年。”
杜甫却长叹一声,道:“胜之竟有如此见识,可惜只是经商,若是能有权要引荐入朝,定能有所作为!”
李复淡淡一笑,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杜甫和高适一怔,肃然道:“胜之情操,堪比丹橘。”
李复的话是引用开元时著名宰相张九龄《感遇》里的诗句,意思是说草木的美丽和散发飘香是它们的本性,不是希望别人将其攀折。张九龄的本意是他不慕求虚荣,不会阿谀权贵,芳香是出于自然,不是为博取别人欣赏,显出他洁身自好,坚贞清高,不与佞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而李复的意思是我自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却不会四处奔波求取权贵的施舍。
而杜甫和高适的赞扬,也是出自张九龄《感遇》的另一首,和屈原的《橘颂》一样,是赞美橘树“与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品格;而《古诗》又有“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的句子,比喻贤者要求用世。张九龄此诗有这两种用意,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