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声名初显(下)01(第1页)

这农具之中,如锄、铲、斧、钁等,其状已和后世大致相同,只是铲后来又叫做锨,钁也叫做耙而已,赵老四等人以前便是做这些农具的好手,打制起来并不费工夫。而样子最不同的却是犁,这犁最初在唐代之前上千年就已出现,有开大沟、修水利用的铃够,即大铁犁,也有铧式梨,后来又出现曲把铧锹,时称蹠铧,即后世的踏犁。在公元前,犁已有翻土装置犁壁,壁形分菱形、瓦形、方形缺角形、马鞍形等,最是繁杂不一,而此时的犁还多是长辕直辕犁,和后世外形确实相差颇大,犁地之时回转极不方便。

李复仔细回忆了后世所用犁的样子,再和此时的农况结合,最终决定做成短辕曲辕犁。其主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其中犁铲(即犁铧),犁壁为铁制,其它九个部件犁底、压铲、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枰、犁键、犁盘等都用木制,这样不但使用起来轻便,而且造价甚低。主要改变有四处,一是变长辕为短辕,由直辕改曲辕,并增加犁盘,使犁辕通过犁盘两端系以绳索与牛轭相连结,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之缺点,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二是增加犁箭、犁枰和犁建几个部件,可以自由升降,调节耕地的深浅;三是犁梢与犁底分开,可通过犁梢摆动幅度调节垡的窄宽;其四,犁辕前有改转动的犁,便于耕畜牵引时犁身自由摆动,或改变方向。如此一来,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够灵活调节,以适应不同耕地深浅和土垡宽窄的要求,不但适合北方旱地耕作,稍作变化,也特别适合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

李复本还想改进镰刀,因为后世还有专门收割荞麦的推镰,专门收割麦子的工具组合“麦钐”、“麦绰”和“麦笼”,比起单单一把镰刀的收割效率,提升数倍不止,但此时已渐入冬,即使做出来也无法试验修改,只好暂时罢了,待明年四五月间再做准备。

除此之外,李复又要印坊印了一批农书出来,如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崔实作的《四民月令》,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在各书之后,又都加入了一些后世的经验和农具的介绍。

在李复每日奔波劳苦之时,元结等人也未闲着,由于白天李复难得有撰书的时间,元结便借机整顿各工坊,不断加大投入和建设,除去数百台织机的麻布织坊,甚至还涉及到丝织和染色诸业。由于他们所制麻布名声远扬,所以一开始制造丝织品,众多商家便立时接受,货物竟也是供不应求,再加上能够直接染色,生意就更是兴隆。

元结做此事之前,都曾征求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