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心中却一直在深思,以前在史书上看到过这一段的记载,当时只觉得甚是有趣,但此时亲耳听到的时候,就已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如今身处这个时代,能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历史上的名人为何会有如此言行。安禄山自天宝六载与李林甫交好,得於一再美言,最终得此恩宠。但李林甫之所以推举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此前郭元振、薜翊、张嘉贞、张说、杜暹、萧嵩、李适之等人,皆从边将、节度使等职升至相位,李林甫为断掉此路,确保自己的位置,便请以蕃人为将,他对李隆基说:“以陛下之雄才,国家富强,而蕃之未灭者,由文吏为将而怯懦不胜武也。陛下必欲灭四夷,威海内,即莫若武臣,武臣莫若蕃将,生时气雄,少养马上,长习陈敌,此天性也。陛下抚而将之,使其必死,则夷狄不足图也。”这个理由确实冠冕堂皇,所以李隆基大悦而听之。
安禄山一直听从于李林甫,其实也不是完全出于他的本心,只是因李林甫比自己还要奸诈狡狯,所以因畏惧进而顺服。最初杨国忠当上御史中丞之时,正开始受皇上恩宠,大权在握,任意行事,然而对安禄山却总是曲意奉承,安禄山每次上下宫殿的台阶,都要上前搀扶,安禄山也因此更加骄横,对文武百官,都是傲慢无礼,所以见到李林甫时,态度也很是桀骜。李林甫欲示以威,假装忽然想起了重要之事,要人传王鉷来见,片刻王鉷便到,在李林甫面前毕恭毕敬,甚至用小碎步走路,安禄山大吃一惊,要知道那时王鉷和安禄山虽同为御史大夫,但王鉷还身兼数要职,论起来权力与地位仅次于李林甫,还在安禄山之上,但王鉷竟然卑恭如此,安禄山也不知不觉的收回自己的嘴脸,转而对李林甫恭敬从命。
自此后,李林甫与安禄山说话,必然每次都揣测出安禄山心中所想,先行说出,安禄山大为惊叹佩服,所以满朝公卿,独怕李林甫一人,每次见到,虽然是隆冬腊月,也常常汗流浃背,甚至沾湿内衣。一次李林甫与他在中书省大厅同坐,很温和的慰问安抚他,还解下自己的袍子披在安禄山身上,安禄山极为感动,自此后与之无所不谈,毫无保留。因李林甫排行第十,所以称之为“十郎”。
后来安禄山回到范阳,每次驻长安的部将刘骆谷回来,安禄山必定问他:“十郎可有什么吩咐?”若是听说李林甫对他有所夸奖,那就兴高采烈,大为欢喜,若是听李林甫说:“回去告诉安大夫,要他检点一些!”他就反手按在床上,大叫:“完了,完了,我死定了!”
正是安禄山与李林甫这些年的交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