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二月春风似剪刀(中)02(第1页)

元结自然不知这些,心中真是一直打鼓,皇威在上,他眼界再怎么开阔,却也为之心惊不已,后听到皇上问他撰书之事,这才略略安心,躬身答道:“谢皇上谬赞,臣不敢居此功也。”

李隆基有些奇怪,又问道:“书不是你等写的么,怎不敢居功呢?”

元结道:“回陛下,诸书皆为臣义弟李复所讲述,臣与杜甫、李彭只是秉笔而已,故不敢居功。”

李隆基大奇道:“竟有此事?竟有如此博学之人?卿既说是卿之义弟,那就是更为年轻,如此年岁,怎能学得如此大才!”李隆基这次确实很吃惊,否则也不会一连串的发问。

元结道:“臣之义弟李复,几乎各方均有涉学,所知之博,所通之精,臣等不能及其万一,平日也是常常叹服不已的。”

李隆基闻听,更有兴趣,道:“此人竟有如此之能?朕真想见见。”又笑着对杨国忠道:“有才子不为朝廷所用,乃宰相之过也。”

杨国忠连忙请罪,李隆基道:“杨相不必如此,朕只是和你开个玩笑,你任宰相时日不久,朕怎会为此怪罪于你?”

李隆基又道:“元卿,适才你所说还有二人秉笔,一是杜甫,还有一人是……”

元结回道:“还有一人是现任东都留守李憕之子李彭,我四人中最小。”

李隆基叹道:“后生可畏啊,不过名士之后,自该有此之能。杜甫此人我有印象,他曾进献《三大礼赋》,朕很欣赏他的文采,既然他参与撰写,怪不得书中措辞如此之美。他现在何处任职?”最后一问半是对杨国忠,半是对元结。

杨国忠自然答不出来,元结忙道:“回皇上,杜甫自献《三大礼赋》得陛下赏识后,得授集贤院待制,但一直未予安排,至今尚在赋闲,所以亦参与新学诸书的编制。”

李隆基道:“未予安排?怎会如此。朕记得当时是要谁管来着,一时想不起来了……”

元结道:“皇上当时应是委任的右相李林甫,但臣与杜甫均是天宝六载应制科落第之人,当年李右相未选一人,还对皇上说‘野无遗贤’,后来自然不便再给杜甫授官……”

李隆基闻听,面色立时便沉了下来,杨国忠见状,说道:“陛下,李林甫当年蒙蔽陛下,欺瞒士子,玩弄权术,罪大恶极,幸而陛下明鉴,已治其罪。由此可见,李林甫确实是死有余辜。”

元结心中冷笑,这杨国忠还说李林甫玩弄权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真是五十步笑百步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