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二月春风似剪刀(下)02(第1页)

与此同时,李复又找来几位驾车的老人,详细说起牲畜的驾法,因为他以前在农村时,知道畜车拉的货量大小,不仅仅取决于车辆的设计,牲畜的驾驭之法也是一个关键。早期地中海地区的马车系驾法采用“颈带式系驾法”,将马颈用颈带直接绑在车衡上,由于颈带是马拉车行进时的主要受力部位,这样一来,马的气管由于受到颈带的压迫,马跑的愈快,呼吸就愈困难,从而大大影响了马的力量的正常发挥,这一点,他还是很明白的。

为便于搞清楚,李复专门让他们赶来马车,一面实物察看,一面详细了解,此时驾驭之法属于胸带式系驾法,系马的靷绳为双靷绳,两靷前端不再系于轭軥上,而是连接一条绕过马胸的宽革带,叫做“当胸”,是拉动车时的承力点。而轭这时仅仅起着支撑衡、辕的作用这样一来,将支点(轭)与曳车时的受力点(当胸)分开,使马匹的局部受力相应减轻,拉起车来就不那么吃力。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这是因为马匹和牛的高度不同,若换了牲畜或是系带不稳,那牲畜拉动车辆时衡轭容易滑脱。

李复看明白之后,便给众人详细讲述了鞍套式系驾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种松软的材料填充一个肩套,把它套在驾车马的颈部以增加马匹牵引部位的高度,这样在拉车时衡轭就不再滑脱,再加上小鞍的配合,这种无衡轭的系驾法完全免除了木轭给马造成的颈部磨伤,降低了支点,放平了车辕,从而降低了车的重心,增强了车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马体最强有力的肩胛部及其两侧,扩大着力面积,大大增强了马的挽车能力。

李复这么一说,几名驾车的老人连连称奇,按其所说立时赶制出来一套驾具,套上一试,果然大不一样,马匹走起来轻快了许多,而且要是换牲畜时,只需换掉肩套等物,重新在牲畜身上固定好便成了,不管是用马,还是用低些的牛和驴,甚至个头更大的骡子,都极为方便,且运载量也增大不少,原来一头牛能拉三石的车,如今能拉四石,走起来还有些轻松,只是想再多拉,车子已经承受不住。

看几位驾车老人有些失望,说换了此法,却不能多拉多少,实在是车子不争气,李复笑道:“几位且勿急,我已着人去改造车辆,若改制成功,那此驾驭法便能派上用场了。”说的几人毫不顾忌自己早已老迈,都是跃跃欲试,想要到时候亲自试上一把。

待元结从外面拜谒回来,见李复忽然围着马车团团转,不知是为何,想上前问问,却早被李复看见,笑道:“次山,我正要寻你,与你商量一件大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