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的路上,李彭道:“今日曲江一游,景是看了,但美中不足的是竟然无人赋诗,多少有些遗憾。”
李复笑道:“写诗的本事,莫过于子美兄,你若想要诗,尽管问他要去。”
杜甫却叹道:“我本不想赋诗,但观权臣之骄奢,宠贵之华侈,实在令人叹息,这些人上巳之游不知又花去了多少民脂民膏,观此所感,我得《丽人行》一诗,且听我赋来。”
李复一震,杜甫的《丽人行》自己读过多遍,最初对上巳节的认知便是自此诗而起,想不到竟是此时赋得,果然,听得杜甫吟道: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全诗无一刺讥语,描摹处,却是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却是声声慨叹,李复和李彭衷心相赞不已,杜甫却是摇头叹息。
还未进府,门房拿一帖子报说有人来见李复,说了不在却也不走,非要见上一面,已在偏房等候多时。李复接过帖子,见上面写着“陕郡张彖”四字,心下一惊,这张彖虽然在唐史中不甚显眼,但却是大大有名,不少典故便是由他而起,《资治通鉴》等多部书中都有他的故事,就连《红楼梦》里都有冰山之载。传说杨国忠为相后,很多人纷纷投*,亦有人劝他进谒杨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他却回答说“吾辈依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吾辈得无失所恃乎!”遂隐居嵩山。此人能明白的看出杨国忠只不过是一座冰山而已,若一出太阳,冰山融化,众人尽皆落空,倒不是泛泛之辈,但不是说此人隐居嵩山了吗,怎会来此要见自己?
李复带着疑问,叫少华引他正堂相见,自己先去换衣相候。
待李复进入正堂,却见一中年文士模样的人大大方方的坐在哪里,见李复进来,起身拱手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