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朝之政(上)(第1页)

作为新登基的皇帝,我表现得很勤勉。

按照隔日视朝的规矩,皇帝应该每逢单日就于紫宸殿上朝,处理国家政务,称为常朝。五品以上官员,两省供奉使,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都要上朝。此外,每月初一、十五的朔望两日,还要于宣政殿举行中朝,此时九品以上的京官都要上朝,又叫朔望朝。

此外,皇帝处理朝政,还有于延英殿召对宰相的方式,叫做延英召对。

但这些,都是大唐尚还强盛时候的规矩。到了懿宗时期,常朝几乎已经不再举行。而延英召对虽然仍然没有停止,参与召对的,却并不仅仅只有宰相和皇帝。每次宦官枢密使必在一旁,皇帝每做一个决策,都得看枢密使的眼色行事。

我这个新皇帝,跟先君懿宗想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已经废弃很久的常朝制度重新启用。每逢单日,都风雨无阻的在紫宸殿上临朝视政。

当然了,田令孜在我临朝的时候,寸步不离的跟在我后面。开始他还抱着我坐在龙椅上,本来这是犯了大忌的。就算他掌握了不小的权柄,真要有人以此弹劾他,他也没好日子过。但后来他不知道被谁提醒了,居然老老实实的垂手立在一旁,不再抱着我坐龙椅了。自然,处理政务的时候,他在一边小声操纵,那是难免的了。

就算是这样,我隔日视朝的举止,还是让满朝文武赞扬不断。屡屡上奏拍马屁,说我恢复常朝制度,乃是自太宗以来大唐的第一勤勉君主,日后必将中兴大唐,威临四海。这都纯粹是胡说。大唐早期的常朝还是每天举行的呢。更何况,玄宗晚年虽然荒废朝政,早年却是相当勤勉的。不要和他们比,就算比之宪宗、宣宗,我都未必能比得上,如何竟然成了自太宗以来大唐的第一勤勉君主了?

尤其重要的是,我恢复常朝制度,完全不是我的主意,而是权力**十分强烈的田令孜为了揽权而作的主张。虽然我心中的确也有这个打算,但是眼下,这功劳可不是我的。

处理政务之时,我在朝堂之上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甚至小到每一个动作,都完完全全,彻头彻尾的是由田令孜操纵。然而百官对此却视而不见,只是一味的赞颂我是天生英主,一代明君。

其实我心里、田令孜心里、百官心里都很清楚,这些赞颂,不是给我的,而是用来间接给田令孜拍马屁的。这样不但田令孜看了高兴,他们也不会背上逢迎权宦的骂名,为了拍这个马屁,他们也真是挖空心思了。如果他们能够把这份心思放在为国效力上,那我大唐何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