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九谷进入收割的鼎盛期。可气温过了秋老虎,依旧没有下降。刘珺的寒潭眸子,倒跟这天气唱反调,愈发地冰冷了。
大禹山的十万兵力,服了解药后,皆愿意追随刘珺,还有原先被囚禁在高脚楼的女人也甘愿投身于红帐中,为刘珺效力。因此,我纳闷了好几天,都吃不下去喜爱的雕胡饭。
还是丙夜上大禹山汇报了霍去病带兵协助卫青的情报时,顺便以敬仰的姿态告知了我,这归功于刘珺制定的从军优渥待遇。简单来说,分为两条。第一条,除了朝廷应得的那份,战死或伤残的将士可以额外得到一笔丰厚的安抚费。第二条,从军时未娶妻生子的,安排貌美的娇妻。
丙夜大概是刘珺的忠实拥护者,极力渲染刘珺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美德。呵呵,我埋头数着雕胡饭粒,不想搭理他。刘珺的军帐,可是冰蓝色的云尘缎子,贵得咋舌。还有,他在长安城,每月的开销是三千两。盲目崇拜真可怕。
刘珺最近很忙,不是在议事堂处理收到的书信,就是去陨铁矿附近查看打造兵器的进程。十万兵力,被他分成三股,一股炼铁,一股操练,一股农忙,而高脚楼的女人负责烧火和带孩子。晚上,我趴在书案上看话本,眼皮子都打不开了,仍然见不到眉头蹙蹙的刘珺。早上,照例裹着薄被在床上翻了几个滚,捶着冰凉的枕头撒撒气,刘珺连个背影也不让我瞧瞧。唯有对着丙夜端过来的当归乌鸡炖汤大哭时,刘珺才会揉揉眉间,半哄半骗地喂我喝当归。
山下的境况,并无值得担忧之处。胶东王刘寄获得刘彻再次拨给的五万精兵后,不到半个月,就声称追回粮草,光明正大地占领敖仓,并到处散播了“紫薇星黯淡、天魁星代之”的谣言,继而顺应天命,自立为帝,号称三十万大军,不日破长安。这三十万大军,十万来自胶东国,是刘寄的子弟兵,十万来自刘彻从各郡的调配,十万来自投降的暴徒。可惜,刘寄准备于祭天后进发长安之时,敖仓一夜之间血流成河,伏尸百万,刘寄的尸体被他的爱犬啃食。那十万暴徒,有一半是刘珺提前流入河南郡的潜伏兵。还有刘彻的调配,全部服了毒药,除非不要命,才会傻傻地替刘寄卖命。十五万兵力,除掉归附于刘寄的势力,恰到好处。
金秋正是蟹肥桂花香之时,我托混得半熟的丙夜下山偷偷买了一筐螃蟹和几壶桂花酒,在厨房忙活了大半天,打算做一桌子的美食同刘珺赏月。咳咳,虽然这月儿还是缺了口子的白玉盘,但是人团圆嘛。
前些日子,我尝试着帮刘珺处理一些简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