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成就(第1页)

234 成就

在蒙古人焦头烂额的时候,自治区迎来了最大的一件事情,数十万的俘虏劳工拼命的努力着,甚至将公路分成数段,加紧加快的开工着,仅仅用了大半年的时间,长安通往临安的两安公路终于正式全线通车了。()

虽然中间要渡过一道被称之为天险的长江,而且自治区也不具有长江架桥的能力,但是用采用了入蜀渡江的方式,以铁索横江,然后再用船用,两岸的码头都是经过特殊的处理的,马车可以从码头直接上船,两岸都有绞船,用数头健牛拖动,庞大的绞盘足以将大拉过江口。

由于是内河使用,所以对这种船的要求是极低的,只要能浮得起来,能承得住重量就行了,甚至直接可以用圆木做成方形了,四周再披上铁板,这样的一个大浮盘,拖过几十吨上百吨的货物一点问题都没有。

横江钢索是最后才送来的,由炼钢技术最为成熟的八星城承建,从公路刚刚修的时候八星城就在做这样的钢索,一些小江小河还好说,长江太宽了,所以这样的钢索足足做了大半年,也才做出两根来。

江索有专人进行维护,每天都涂上大量的油避免上锈,当钢索拉成的时候,就代表着两安公路正式通车了。

一辆从自治区长安发出了快速四**马车带着自治区的特产,从长安出发,承重五吨,进行快速交通测试,四五千里的路程,四**马车沿途用最快的速度行进,时速可以到达四十公里的平均速度,每天行程四百余里,只用了十二天的时间,长安送往临安的货物便进入了临安城,仅仅十二天呐,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也就这个速度而已,往常运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休想走到地方。

这条高标准的公路正式通行,给大宋和自治区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交流与发展,沿江渡口并不仅仅是一笔收入,同时还加强了自治区与大宋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与影响是相互,大宋的文风与文化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进入自治区,而自治区强硬式的军事力量也会影响大宋,同时还有双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大宋的家天下,自治区的国天下,各自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将会对读书人,开明人士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有的时候变革并不一定需要战争。

而通往蜀中的公路也是越修越远,大量的火药桶的使用,使得开山劈石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虽然没有工程机械之类的现代化大型工具,但是数十万,由俘虏劳工顶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密密麻麻如同蚂蚁搬家一样,一路穿山走石,速度竟然也是丝毫不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