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玉雕貔貅2
古玩圈内鉴别古董玉石佩件有一句行话,叫做:无沁不成玉。可见沁色,是古玉器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
古玉上的沁色,是因为玉器长期埋在土中,通过本身微量元素与土中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颜色变化。由于埋藏地域的土中所含物质不同,埋藏时间长短不同,所以使得玉器上的沁色也不尽相同,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颜色。
清代的陈原心在《玉纪》中,对玉器的沁色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诸色受沁之源难以深考,总名之曰十三彩。”所以一般来说,我国的北方土壤多呈碱性,玉器沁色多为黄色土沁,南方土壤湿润呈酸性,玉器上的沁色则多为白色水沁。
这上面所述都是指的大多是一般随葬玉石物件,但也有极其个别的情况。
就例如曹勇看见的这只巴山玉的玉雕貔貅,因为滇南地处盛产翡翠的缅甸极近,民间自古就有许多人把玩玉雕制品。这些物件有的随着一代代相传下来,根本就没有在地下埋过一天,玉石上也就谈不上有这沁色。
而这胖子老板,看他这架势也是类似曹勇以前的模样,在这古玩市场摆摊挣点银子花,这样半瓶醋的角色,对这没有一点古玉表现的玉雕,他自然是看不出来门道。
叶欢刚才用眼中的灵气给这玉雕貔貅做了个鉴定,根据那淡淡的金黄色判断,这物件应该是个年代大约在清初时候的玉雕制品,他心里还在默默盘算着这小玩意到底能值多少银子的时候,那边曹勇已经叫了起来:“唉!我说老板,你是诚心不打算卖了,还是怎么着?一万块钱?你当这是什么冰种的翡翠料子在卖了吧。”
“冰种料子?切。”
胖子嗤之以鼻的道:“兄弟,我这要是冰种料子,一万块钱我就卖给你?给你看一眼还差不多。”
这家伙看来也是个常年在古玩市场内厮混的老手,他打趣了曹勇一句,接着又神秘兮兮的道:“兄弟,你别看不上我这巴山玉的料子,但我这玉雕貔貅的物件跟别的大路货不一样,它可是有点来历的啊。”
“有来历?什么来历。”
曹勇一付狐疑的眼神打量着那个胖子,从兜里掏出才买了不久的红塔山香烟,在嘴上叼了一支,顿了一下,又递了一支给对面的那胖子。
虽然心里知道这胖子肯定要忽悠自己,但曹勇不自禁还是有些好奇,口气却半带调侃的问道:“兄弟,说说,什么来历啊?不会是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