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探险(第1页)

第四章 探险

上车时燕子见到了所有的队员,中方的代表考古研究所的李教授是队长,女人(上次买古镜后燕子一直背后这么称呼她,高梁也表示过抗议,燕子则认为:你有抗议的权利,我有不接受你抗议的自由)则是作为助手随行,另有一历史学家刘拥军、考古学家明凯均是从别的研究所指派抽调过来的。英方的除托马斯和高梁、燕子外,尚有一生物学家梅特利,美国代表则有考古学家马克和他的助手露丝。

一行十人登上一辆大巴直往目的地使去,车上李教授轻声告诉二人:挖掘性考古是不允许也不需要外国人参与的,探险性考古则因为经费问题允许外国机构参与,他们负责经费和派人参加,中国方面则负责运作和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协助。

车子走了一整天,晚上大家停下来过了一夜,第二天再上车时,车子已经换成了三辆越野车,另外队伍加入了四名特警和一名向导,是当地的武装协助人员,这时大家暗想行程快到了吧。

出了县城一直往西顺着青海境内的沐羊河往上走,路越来越烂,直把众人的屁股都颠成了两半(屁股本来就是两半的)。

这里的路说不上是路,你休想找得到任何的道路标记,最便当的方法就是看路辙,丘陵到头了反而平坦,路上草甸和荒漠很多,根本就看不到树,继续向西行驶基本就没路了。

要说路荒原上到处都是路,戈壁上的草甸可以并排行驶上百辆车,闭着眼睛也能开四档,不过来阵雨时有的地方就成了沼泽,雨再大些就会暴发山洪,天大晴时雪水融化都会使路变到河里,车队也数次陷到河里泥淖里,亏是三车同行相互救援才得以脱身。

本以为就快到的路程又走了二天,从颠簸到摇晃,直把大家的眼都晃绿了,在车子总共抛锚了三次、陷了六次、翻了二次后,一行人总算来到了目的地的山脚,向导札木告诉众人,再往上徒步爬行800米就是传说中的圣地了。

在札木的带领下,一行人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艰辛后,终于上到了洞口前的平台上。平台很阔,怕有半个足球场大小,但在莽莽昆仑山和一望无际的荒原戈壁中,怕只有米粒能和它相辉映。

站在平台向上望去,不远处已是一片雪白,冬天的逼近正在令冰雪每天以十几米的速度垂直下降,看来他们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所有的项目并返回到县城,饶是如此,队伍还是决定休整一天以恢复颠簸了几天的体力。

平台上尚留有第一支考古队搭建的帐篷和物资,倒省下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