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暗访
正所谓大千世界,有因有果。陈浩因身体机能的改善,肤sè要比劳作的男人白一点。又因为读书多的缘故,身上有种一般人模仿不来的知识分子气质。兼之他一上来又背了一段《葬huā辞》,普通nv人都鲜少有人费工夫背这玩意,更何况男人。所以,姑娘把他看成文学青年也不算离谱。
陈浩见到艾解放跑出去,知道他有些忍俊不禁,自己又何尝不在肚里笑喷了。作家,承载他前世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没想到今世竟然被人误会成作家。当然,这个身份对他来讲实在是太合适,姑娘和他谈话也不会有任何禁区。想到这,他不答反问。
“你怎么知道?”
姑娘听到眼睛不由地一亮,语气中含有无限的羡慕。“你们这类人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气质,一看就知道。”
面对姑娘自信而得意的神情,陈浩心道:“这是你自己想的,我可没承认呦。”嘴里却道:“我现在需要一些农村生活的素材,尤其是发生在村里的真人真事,你能给我提供一些吗?”
“当然可以,你想要哪方面的?只要我知道我一定会说。”姑娘看起来极愿意帮陈浩的忙。其实,从她满嘴的“我”,也能看出她是个文化人。
“比如刚才你说的修路,还有村里最近发生什么怪事之类的题材,全是我想要的。”
“好,我先说修路。我们这个村属于山区,以前根本没有这条石子路,弯曲的xiǎo道都是祖辈人用脚踩出来。解放后,当时的人民公社感觉村民们进出极不方便,便在六十年代初铺了条石子路,一直通到镇上。这条路据老人们讲是当时全乡镇最漂亮的路,一共修了一年多的时间,村里有很多老人都参加了当时的修路。文革期间,人们全忙着闹**,这条路也破败起来。有一年发大水,把路冲断了好几节。八零年,镇领导提出要把这条路补补。那时我刚上高二,记得我爸他们非常高兴,召开村委会时商议把这条路修成水泥路,这样就不怕大雨。我爸为此多次跑到镇里找镇领导,向他们提出修水泥路的要求。镇领导也同意修水泥路,但说镇上没钱,想修水泥路需要向信用社借钱。镇里本着谁借谁用的原则,用我们村的名义向信用社借钱。本以为这条路马上就能变成水泥路,谁知道一直到我高中毕业也没动静。一到下雨天,村里人根本出不去。去年,镇里要求村里出劳力,镇里出钱把这条路修成现在这样。水泥路,自从吴勇和几个干部吵过架后就再没听提起过。”
为了配合姑娘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