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最终决定(第1页)

宁小雪抱着李永的胳膊晃了晃:“好不好嘛,也不需要多久,就两三个月,等到今年支教的学生来了,咱们就能回去了啊!”

李永伸手捏了捏宁小雪的精致光滑的鼻头:“难道我的觉悟就这么低,要你苦口婆心的?”

其实,这跟觉悟也没有什么关系,毕竟每个人都不只是为自己活着,都有自己的父母、亲人,李爸、李妈,宁父、宁母就各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总不能啥都不顾,就把自己给扔边陲大山里,成就自己的高尚,牺牲父母的幸福。

这事儿各人都有各人的想法,李永很敬佩那种能够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人,自认为自个做不到那样,但只是几个月,他还是愿意“高尚”一下。

“只要你父母,还有公司里不反对,偶支持你留下来,”李永还是提醒宁小雪,这事儿不光是他俩就能决定的,还得跟其他人做好沟通。

“放心啦,我会跟他们说好的!”得到李永的支持,宁小雪喜滋滋地说道。

因为俊龙村这里太偏僻,甚至连手机的信号都没有,只能等到去了外面的时候再打电话。

二天,李永没有去钓鱼,而是同宁小雪去俊龙村的小学校看了看,村里有一所希望小学,青基会捐建的校舍还算“齐整”,据说都是村里的人出力,用心建起来的。

据老村长介绍,他们这里的小学校,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个学生,除了俊龙村的孩子,还有山里面其它几个村落,也只有这么一座小学校。

俊龙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整个藏区似乎也挺另类的,可能是他们这儿穷怕了,才会更加觉得知识的重要性。

因为俊龙村相对比较偏僻,加上藏区的教师资源本来就很有限,这里没有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师,只能每年从支教的大学生中,选派志愿者,来这里从事教育工作。

俊龙村通常会有两位志愿者老师,其中一位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提前离开,另一位这会儿去了日喀则市里,过几日就会回来。

事实上这儿还有一位老师,不过相对四五十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一个老师肯定是不够的。

宁小雪肯定是让老村长的孙女说了说,说得感动了,才想留下来帮忙。

听到李永他们流露出留下一段时间,帮村里的小孩上课,老村长的孙女又蹦又跳,显得非常开心。

老村长就更加高兴,连忙给他们在学校安排了一间房,这儿建了好几间石头房子,因为没人,平常都用不上。

“小陈老师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