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后记(第1页)

第一次写小说,而且是第一次写长篇的小说。写完之后,没有一丝喜悦,却遗憾自己的写作能力实在太糟糕。故事不但没有在我的笔下生花,反而被我弄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辜负了那些在我大脑中活跃了近三年的书里人物。我没有写好他(她)们。

既然是初学,就好比是刚学步的孩子,步子零乱又别扭,但终究是留下了一点足迹。倘日后有所成长,再来看现在的文字,也许还可以有个参照。拙劣或有天真,圆润难免世故,大致是各有好处的。

尝试写这部书的起因是:在人世间混迹了半辈子,阅人阅世也算不少,一些经历及身边人的故事,长期累积于心,加上对社会、人情、世态的体察,觉得有些人有些事,值得诉诸笔端。于作者是一种抒发,于读者也能提供一些谈资。倘有读者因某些细节的触动,会心一笑,引发回忆,或多或少产生温馨共鸣,作者便可以偷着乐了。

人物故事多有原型,当然也不完全囿于现实。比如吕小蒙,就是好几个人物的重塑,其他人也是如此。若有人要对号入座,大约是会陷于尴尬,产生失落的。似是而非,若有若无,正是小说的特点。

之前,我写过一点散文,这部书稿的章节,妻子先期都认真读过,给出的结论是:像散文。一位文学素养极好的文友更是一针见血:小说故事性不强,矛盾冲突太少,人物善恶不鲜明。这些都是中肯的意见。另一位朋友曾经说我最大的优点是重感情,最大的缺点也是重感情。我理解这句话大致是说我比较善良。确实如此,小说里的人物,一是都处在青春期,自然单纯些,另外,个别人物起先想把他往坏里写,写着写着,又把他拉回来了。我实在不忍心笔下的人物有多坏。这样,小说的故事性不强和矛盾冲突太少等不足也就坐实了。

写作过程中,我常常夜不能寐,梦里构思,可谓夜梦颠倒,神思错乱,好比没有瓦工手艺的人,不自量力地想造一间房,充满激情却又手忙脚乱。书里的人物被我像泥塑一样捏来捏去,我也被书里的人物像玩偶一样捉弄。当我觉得掌控不了他(她)们的时候,我快刀斩乱麻,将人物的结局仓促作了安排,便溜之大吉。好在,他们多大喜气洋洋,因为我给他(她)们中的大部分都安排了锦绣前程,至少也留下了无限希望。

开始有个“宏愿”:想写一部更长一点的长篇小说,书名叫作《岁月》。听从编辑老师的建议,分成三部,《青涩果》是第一部,后续拟再写《混沌界》《田园诗》两部,最后完成所谓的《岁月》三部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