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女排训练基地的训练馆中。
穿着一身胸口绣有五星红旗的深蓝色国家队训练服的老帅,手背在身后,面容凝重地看着正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的队员们。
徐振光,中国女排主教练。还有三个月,就是他的57岁生日了。即便每日忙于训练,而无暇顾及的发型有些蓬乱,发色有些花白,瘦削的脸庞上,皮肤也有些松弛,但只要徐振光站在训练场边,他的目光始终如君临草原的狮子一般威严,如瞄准猎物的猎豹那样全神贯注。
他的手中,一只红色的塑料哨子已经被搓捻得发亮。拴在哨尾的那条长长的红色尼龙绳子,也已经由于经年累月地频繁从脖子上摘下、带上,而被磨得有些陈旧。但他始终舍不得换掉这只哨子。
从接过中国女排教练的这几年时光里,已过不惑之年的徐振光正是吹着这支哨子,催促着他的队员们从距离巅峰一步之遥的地方拾起信心,争分夺秒、不断奋进,最终得以再一次攀登上了世界之巅——奥运会女排比赛的最高领奖台。
别人都说,他是中国女排中兴的功勋教练。可徐振光捻着手中的哨子,觉得它其实才是最大的功勋之臣。
只要是在训练场上,徐振光的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
他一边看着队员们的训练,一边下意识地搓捻着哨子。任何一个运动员,无论是主力还是替补,无论是跟随了他整整一个周期的老将,还是他新近遴选的后起之秀,哪怕只有一个动作不到位,一组训练没有拼尽全力,他看到了,就会立刻把哨子衔进嘴中,吹响它,让犀利的哨音提醒着队员们——不要犯错!
现在,他的视线盯上了王筱晴。
22岁的王筱晴,是他麾下最年轻的队员。作为主攻,王筱晴1米92的身高足够优秀了,可是最让徐振光担心的,还不是她缺乏大赛历练的贫瘠经验,而是她“重量级”的体重。
有些超重的体重,不仅让王筱晴的脚下移动速度不太够,每逢进行体能训练,她往往都落在全队的最后。
此时的王筱晴就是这样。
只不过做了两组体能训练,王筱晴就已经弓着腰、伏着膝,张大了嘴喘着粗气。她圆圆的脸蛋上,浓浓的眉毛拧到了一块儿,额角流下的汗水不断渗进她的眼睛里,但她显然已经顾不得伸手擦一擦了。
王筱晴知道,徐振光早晚会发现她的疲态。最让她担心的哨声,在训练场热火朝天的氛围中,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怎么了,王筱晴!”徐振光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