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泰特科利奇小镇的一幢二层小公寓楼里,魏心荻正在自己的房间收拾最后的行装。
一些要运回国的东西,她已经细心地用纸箱装好,码在了房间的地板上。
来美国五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魏心荻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太多的东西要收。
清贫的家庭出身和多年的专业运动员生涯,从小就培养了她朴素的生活态度。况且,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女排执教这几年,平日里无非就是训练、比赛,几件球队T恤、几条耐穿的牛仔裤,无论工作还是日常休闲,对她已经足够。
始终单身的她,其实也没什么更多的社交活动。
看着摊在床上的行李箱,魏心荻不知道自己应该如释重负,还是对不可预料的未来而忧虑。她又一次地把那本不知这五年来翻过多少次的相册从行李箱中拿了出来。
翻开这本封面有些褪色的老式相册,前面几页都是她小时候的照片,那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抑或是和父亲的合影。那时候的父亲刚刚步入中年,就算每天的工作疲惫不堪,生活的重负压得他直不起腰,但他都始终微笑以对。
上一次回家看望父亲,还是去年的深秋,这一晃大半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的关节炎如他所说的“没什么事情”,还是真的好转了。
毕竟,魏心荻在美国这五年,父亲怕她担心、分神,又心疼她把钱用在售价不菲的往返中美两地的机票上,总是善意地隐瞒自己健康状况中偶尔出现的小波折、小插曲。不过,好在除了已是老生常谈的关节炎,已届花甲之年的父亲总的说来,身子还算硬朗。
魏心荻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父亲的身体健康,就是对她事业的最大支持了。
相册又翻过几页,身穿天宁俱乐部女排球衣和各年龄段国字号球队球衣的她,在一张张老照片中灿烂地笑着。
由于刻苦用功,也被教练评价说“脑子聪明”,魏心荻豆蔻之年就在俱乐部打上了主力二传,随后,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直至中国女排,魏心荻的排球之路遵循着一条近乎完美的轨道,快速地向前延伸着,直到二十八岁那年到达了巅峰……
魏心荻的手指轻轻拂过的这张照片,是一张被放大到十寸的大合影照,也是整本老相册里幅面最大的一张照片。
照片中,魏心荻和队友们簇拥着教练、领队,站在女排世界杯的比赛场地中间。虽然大家胸前挂着的是一枚银牌,但每个人的笑容都是那么灿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