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牾驷,原名牛五四,生于1919年5月4日。战争年代出生于江苏新阳县农村,后在求学期间被抓壮丁而送到GMD部队,因年龄小,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就被送往四川新都黄埔军校继续学习军事知识。
“在校期间,秘密加入了地下党组织,后一直为党搞地下工作。因工作需要,把原名牛五四改成了牛牾驷,沿用至今。
“全国解放前后,牛牾驷一直在益县、灌县、等地从事革命工作。为方便工作,先后有过账房先生、商人、及煤矿管理者的身份等……”
……
一看到爷爷的简历写得这样简单,牛开放简直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位一百岁的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且在新中国的建设时期贡献了青春与热血的人,难道短短的几百字就能概述其一生么?
这背后的故事还有多少呢?
牛开放看着父亲牛建国,眼里的疑问一层又一层,就如同层峦叠嶂,云遮雾绕一般,他分明读懂了父亲同样的疑惑。
牛开放再看向爷爷时,从他一脸的皱纹里,仿佛看到了过去的六七十年间,一个老人以坚挺的身姿如何走在暴风骤雨之中,又是如何永远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高贵姿态。
牛建国也是第一次在查阅父亲的档案时看到这么简洁的生平简介。他不知道父亲那紧锁的一个饼干铁盒里究竟还藏着一些什么样的秘密。
是伤?是痛?
是喜?是忧?
抑或是一些牛牾驷从来都不愿意说起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不过,牛建国始终坚信,对于父亲过去的故事,除了光荣肯定就是说不完的奉献。
牛建国看着父亲沧桑的脸,有许多的话想问,可一时又不知道从何问起。想着父亲一直在回忆解放前他老家的哥哥姐姐及众侄儿男女的事儿,他突然想到一个最重要的话题。
“爸,你还记得你当年是怎么样被抓的壮丁呢?你不是说你当时在学校读书么?怎么抓壮丁的人就敢到学校去抓人么?”
牛开放也对这个问题来了兴趣:“就是啊,爷爷,我听说那个时候抓壮丁也是有规矩,什么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不愿意去当兵的就花钱请别人替自己去当,是这样的么?”
牛牾驷笑了笑说:“虽然说规矩是人定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遵守规矩的呢?在那个时候,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当兵呢?要不然怎么会出现抓壮丁的事儿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