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叫“小宝宝不乖”的读者在书评区大骂这书垃圾。我不是怕读者指正出毛病的人,但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骂人的人,我没有理由去尊敬他。所以我删除了他的评论。然后他又跑到会客室去骂,说我就是垃圾。很好,我的确不是被人打了左脸还要让人打右脸的人,甚至可以说我的脾气很暴躁!我真的很生气,你可以对我的书提出各种建议,但那种看完只会喊垃圾的读者,我这里不欢迎!记住:建议不等于辱骂,当你辱骂别人的时候,其实你才是垃圾!
2006年2月21日,小飞
////////////
“洛阳牡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名甲天下,每年谷雨前后,花海人潮,流光溢彩,万人空巷,蔚为壮观。可惜,现在以近八月末,却是没有赶上牡丹花会的盛况啊。”离洛阳还有几十里,田丰就开始给程长风等人介绍洛阳的人文地理,说道洛阳的牡丹花更是赞不决口。
的确,在《隋志•;素问篇》中就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以记载隋朝洛阳人赏华场面。北宋中期,洛阳人植牡丹、赏牡丹已达到了空前。司马光曾用诗将洛阳繁荣景象加以描写:“洛阳春日取繁荣,红绿丛中下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欧阳修在他的《洛阳牡丹记•;风俗记》中作了更为详尽的叙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笙歌之声相闻。”鄞江周氏的《洛阳牡丹记》中也有记载:“姚黄……故洛人贵之,号为花王。城中每岁不过开三数朵,都人士女,必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
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比较翔实的记载了洛阳牡丹的源远流长,但其实,在汉末,洛阳牡丹就已经形成了规模产业,牡丹之名,更盛洛阳。
因此,田丰谈起洛阳牡丹来着实是赞不绝口,更有锦上添花之感。
赵云、余扬等人不曾见过洛阳牡丹,还不觉得错过一个花期有什么可惜,就连张绡也仅仅是因为女孩子喜欢美丽事物的天性,表示出了一点惋惜。但程长风却是懊丧无比,在自己那个时代可是对洛阳牡丹早有耳闻,只是因为战乱,一直未曾得见,这次来洛阳其中计划就有看一看天下闻名的洛阳牡丹的想法,此时听田丰一说,心有感触,一时诗兴大发。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