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继深突然想到上午贾廉明给他说的话:“.……村里尊重恁是因为恁辈分大,还有俺是副镇长,但是有上级撑腰就不一样了,很多人知道情况后也会乱说。”
一种强烈的心理不平衡感遍布全身,贾继深感觉到很不自在。
孟国忠看到贾继深眯着眼睛一言不发,心中暗想:“王为民部长讲过第一书记是协助村支书开展工作的,但想不到旮旯窝村如此软弱涣散,已经完全瘫痪甚至停滞,我需要先把基层阵地建设起来,然后再帮他开展工作。”
至于贾继深之前的所作所为,他的理解是:党的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心愿。但是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却是“加而不强”、甚至呈现逐步减弱的态势,十八大以来,这种趋势仍然没有完全改变,农村党支部只是为了承接上级下达的指令和文件而设,而不是为了贯彻落实这些政策,而且党在农村的存在表现在支部书记的存在,而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存在。
旮旯窝村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诸如栓子这样的家庭最需要关怀的时刻,基层党组织缺位,没有人去关心他们。在诸如旮旯窝村想要利用扶贫资金建学校时,贾继深作为一个党员,沉迷于封建迷信,不惜为了个人利益让这笔钱为自己服务。旮旯窝村的党员多年不过组织生活,支部多年不发展新党员,这种现象成了常态,被村民习惯性的接受了。
孟国忠突然感到心情有些沉重,因为他已经深刻感受到,在农村,即便党的路线方针再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去贯彻落实,也是徒劳,如果没有一个合格的带头人领导百姓践行这些方针政策,小康梦很难实现。
总书记在谈到农村工作时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这句话让孟国忠理解了加强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部意义。
从孟国忠提出让王城和李贵参加会议开始,整个房间内陷入安静之中,这个安静如同平静的水面,岂不知水面下正暗流涌动。
吴光旭和贾赛花当然是支持孟国忠,但吴光旭不能说,因为他同王城和李贵关系甚好,若他提出,会落下拉帮结派的话柄,贾赛花更不能说,第一,她姓贾,不能明着违背贾继深的意思,第二,她是柱子和林子的姑姑,在柱子和林子对王城的误会没有消除的时候,她不能让家人对她不满。
贾继深心想:“该来的迟早要来,孟国忠说得有道理,如果他不接受这个建议,明显是违背了原则,何况他来这里是想要同孟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