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造村委会,孟国忠冒着无法报销的风险,垫资两万元,费尽周折,眼看计划就要实现,谁知却连起祸端,且一起比一起严重,若不是安局长及时赶来,后果不堪设想。
孟国忠望着维修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儿,从房顶下来,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油然而生,难道让贾廉俭夫妇和贾六一闹,维修村委会计划就泡汤了?王城和贾赛花还挨了打,孟国忠心中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低头沉默不语。
安建设来到孟国忠身边低声说:“小孟,别担心,一会儿正常施工。”
孟国忠听后先是一阵惊喜,随即情绪又低落下来,心中暗想:“都到这种地步了,还怎么施工?是安局长看我比较消沉,安慰我的。”
安局长问:“你在哪儿住?”
孟国忠这才想起领导们还在院子里站着,急忙说:“各位领导,去我房间休息一会儿吧,我也把这两天的工作给领导们汇报一下。”
安局长点点头,扭头对司机说:“车开到院子里,把带来的电脑、打印机和办公用品送过来。”
司机答应一声出去了,安局长同各位副局长进入孟国忠的房间,吴光旭也跟了进去。
孟国忠请几位领导坐下,给他们沏好茶一一端过去,开始汇报从昨天到现在发生的一切事情,吴光旭在旁边补充。
各位领导听后无不摇头叹息,他们想不到短短不到两天时间,小孟竟然经历这么多,无不为他接下来的工作捏一把汗。
安建设仔细听着孟国忠的汇报,把不明白的地方询问清楚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安建设内心很沉重,二十年前他当过乡党委书记、副县长,当时部分农村是这种情况,但如今,这种状况依旧存在,甚至比之前更加严重,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形态、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治理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依旧存在很多矛盾和挑战,任务还很艰巨。从孟国忠两天的经历可以看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全民小康重在基层,提高全民素质也重在基层。
安局长从吴光旭的谈吐上看出,他作为一个老党员,党性强、私心不重,有信念、有经验,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懂得党的政策,懂得发展方向,懂得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规矩,这样的人就算有些缺点,也是孟国忠依靠的人。
安局长对吴光旭这两天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也希望他继续支持孟国忠的工作。
吴光旭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安局长和孟国忠还要私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