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学建起来了,楼顶上“东塔村小学”五个大字,红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字一下子就在村里“跳”了出来,十分的醒眼。村里的人看到了这几个字,都有一种自豪感、幸福感,几代人的企盼与梦想,终于孩子能受到良好地教育,尤其那些村里大学生们还轮流给孩子们上课,家长们拍手叫好。
刘扣英来到学校,她看到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玩游戏,她发自内心的笑,让人舒畅,使人甜蜜。走进了校长室,已经是校长的邹家和为刘扣英到了一杯茶。
刘扣英告诉邹家和,现在齐月圆正在为村里规划农民别墅和农民小区的的事,其中有一个文化广场怎么设计,齐月圆也拿不准。邹家和一直在村里教学,了解村里人文化需求,更能够接地气。
邹家和说:“刘支书,我真佩服齐月圆,他捐助建了村小学,现在又帮村里建农民住宅。我也常常想,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懂得爱的人,培养成像齐月圆这样的。村里要建文化广场一定要有文化的气息,还要含有我们村的原素,我想,除了广场,还应有一个文化阅览室,还必须要有一个村史展览馆。”
刘扣英说:“我就知道你邹校长想得周到。你帮助设计规划一下,也可给齐月圆减轻点儿负担。”
邹家和说:“你总是心里装着别人,总是替别人着想。”
刘扣英说:“你再替村里老年人量身定做节目,让他们老有所乐,没事的时候在村里唱唱,他们苦了一辈了,也该享受晚年的幸福了。”
邹家和说:“好,这个任务我来完成。”
刘扣英说:“这我就放心了。”
刘扣英与丁海朋两个人走在大圩上,夕阳的余辉射进了水杉林里,河里满眼的芦苇叶子在微风里摆动着,发出了沙沙少声响。他们坐在一处用杉木做成的凳子。刘扣英望着村庄,对丁海朋说:“你看,这条河水从县城九转十八弯地来到了我们村,已经流淌了几千年,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喝着这条河的水长大的。这里风景多么的美啊。”
丁海朋不解地望了望刘扣英,问道:“刘支书,你有什么事吗?我是你看着长大的,是你的晚辈,有什么事就直说。我都能接受的。”
刘扣英按了按丁海朋的肩膀,说道:“海朋啊,你刚才说的我是你的长辈,你说得对。我通过特殊的考察方法,你是一名很优秀的人才,对党忠诚。你有文化,有才能,应该挑起我们这个村的重担了。”
丁海朋双眼望着刘扣英,眼角湿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