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火车到湘西洞城县的时候,已经上午十点多了。
天已经大亮了,当地宣传部门已经得到了通知,洞城县委宣传部的一位洪副部长和一位工作人员到车站接站。他是一位中年男人,头发秃了一半。
因为捐款是慈善的事情,见到凌子风,洪副部长很热情,面带微笑,很客气地说:“北城来的大记者,欢迎来到我们小县城作客。这几天我全程陪同。”
“你们要是有事,我们可以自己去调查采访的。”苏子墨说。她不想当地官员跟着,像监视他们。
“两位不知道,当地民风彪悍,我们还是陪着吧。这乡下路也不好走,我们来安排车子。”那位洪副部长有点尴尬,说。
“那就麻烦你们了。当地的情况我们不熟悉,有你们在,跟各处联络也方便一些。不过,我们采访的时候,还请不要打扰。”凌子风也开门见山,说。
“那当然,我们全程做好服务工作。”洪副部长说:“我给你们安排了宾馆,你们放下行李,中午和我们县里的常委宣传部长一起吃饭。今天就休息一下吧。”
“不了,我们下午就去采访。”凌子风说。
吃完饭,凌子风就跟着县里安排的车到了双峰镇。
全程都是崎岖的山路,一个多小时的车乘,苏子墨不太舒服,都快吐了,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双峰镇,凌子风跟着当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去了邮局。
调查还算顺利,“建国”是当地一个低保户家庭的老人。
凌子风和苏子墨等一帮人到他家的时候,还是很惊讶,他们住的竟然还是土胚房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那种“干打垒”,用泥巴和草砌成墙,墙里墙外都没有粉刷,而且屋内没有装饰,没有家具,没有厕所。在凌子风和苏子墨看来,这充其量只是一个棚子,只能满足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屋子的主人却每个月以“建国”的名义捐款二百。
老人姓梁,已经八十多岁了,身子依然硬朗,只是耳朵有点背,他和十四岁的孙女小樱相依为命。
“孩子的父母呢?”苏子墨问老人。
没有得到回答,她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他们离婚了,谁也不管孩子。”听清楚了以后,梁老爷子说。
“老人靠什么为生?”凌子风问当地的工作人员。
“老人是老红军,每月县里有补助一千块,我们给他办了低保,每月六百。他的孙女,我们给她办了孤儿证,政府也有补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