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阳春三月日子,距离张宇、张泓、赵城联合实施人才教育计划已经过去近一年的时间。
如今万方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正式运营,而各个大学学府、高级技校也开始引入微机室,给学生提供下载论文的便利,不少单位也开始给在职员工提供下载文献的机会。
随着培训班预约的增加,铁路部的老工程师和老设计师们,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对口的技术辅导。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国度,以中华人民的好学与努力,正在腾飞,命运老人已经站在了东方,而此时五星出东方,必定利中国。
但是计划终究是需要改进,只有改善的计划,才能够保证人才得到最合理的呵护,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利用的发挥。
也正因为如此,张宇、张泓、赵城再次坐在了一起。
这一次,他们是需要写一个汇报,汇报这近一年来,从十八岁到二十六岁,八年的教育中,如何让高中毕业的孩子们学以致用,以后如何让高中毕业的孩子们一技傍身。
“老张,教育部曾经颁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草案,我刚得到领导的指示,希望咱们的这个方案能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行特殊行业特殊人才的特有培训。你看,咱们怎么做比较好呢?”张泓将铁路部下达的学习文件递给张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张宇自然知道这篇教育法规将会在1999年实施,如今仅仅是调研初稿阶段,只是没想到铁路部的领导们这么快就想到布局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了。
“你看,十八岁到二十二岁高中毕业的学生,有高级技校或者专业技术的大学可以学习,二十二岁到二十六岁的应届毕业生,又可以在单位进行为期四年的专业岗位的培训,老赵的工程师还有专门的学徒培训制度,可唯独三十岁以上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没有或许计划。”张泓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你是说要做全人才培养计划?”张宇明白了张泓的意思。
“这不是我想的,是组织和领导们开会决定的。咱们要想实现百年复兴中华的这个梦想,不仅是要靠着几代人的努力,更要为人才上进求学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和安排。”张泓指着文件上的一处地方,说道,“你看这里,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