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火车动力技术问题(第1页)

就在张泓、赵城、张宇落实教育计划的同时,作为技校学生的苏建国还在努力钻研赵城布置下的作业:研究新干线这个火车。

在宿舍的书桌上,苏建国放了几十张手绘的图纸,每一张图纸都有着复杂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伴随着这些计算公式,还有用红蓝铅笔标记的问题与疑难点。

苏建国嘴里叼着一个馒头,一边翻看着以前报纸上关于新干线的描述,一边核算着新干线火车的准确数字。

这长达一年的时间,苏建国下课后的每一天都是在反复测算和演算中度过。

有时候暖壶没有水了,还是贴心的舍友帮他打来。

而在苏建国的床头上,摆放着赵城让每个学生研究的火车模型。

再次演算了一遍,苏建国还是没有破解电力动力的车厢在哪几节更适宜。

也是,没有亲自见过实体,也没有驾驶过火车,没有亲自检修过火车,是不太可能推算和演算精确的。

苏建国放下铅笔,咬了一口馒头,即便是难,也要找到问题的核心。

所幸,这一年学校引入了微机室,虽然不能答应,却能够在微机室里阅读论文。

苏建国吞下干巴巴的馒头,收拾起演算纸张,小心翼翼的将纸张放入布包里,走向学校的微机室。

来到微机室,苏建国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开始检索相关文献。

一篇关于新干线火车辅助压缩机电机烧毁的论文文献出现在了苏建国的视野里。

激动让苏建国的手指都发了颤,他快速的点击阅读确定,拿起红蓝铅笔的蓝色一端,快速的记录上面写的参数。

这是一份经验性质的论文,解说的是一起新干线火车辅助压缩机因为过高的震动冲击损坏了空气干燥器和再生气缸之间的空气管路,以至于电机烧毁的结果分析文献。

【因专业需要,参考文献为2014年《青年科学》杂志,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作者为于斌的一篇《CRH1型动车组辅助压缩机点击烧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文献】

看到空气干燥器和再生气缸,苏建国脑海中灵光一现,这难道就是新干线动车组的动力关键?

毕竟容易出故障的地方一定是磨损最多,作用最大的地方。

而这些地方要么是技术还不足够成熟而导致频繁更换,要么是技术还不足以达到彻底解决,而导致我维修频繁,故障频发。

但因为是故障频发,也因此成为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