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人生规划理想准备(第1页)

赵城看着苏建国,眼睛眨了眨,听明白苏建国的意思,虽然这样的意思对于团队建设有用,但是,他需要知道苏建国是否对国家当下的课题有更深一层的兴趣,而他又该给苏建国什么样子的位置,让苏建国去研发攻坚。

“小苏,你有看到最近的铁路内刊吗?”赵城的话让苏建国点着头。

“赵老师,我有看到最近的铁路内刊。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部分。”苏建国好奇的问道。

“关于速度,火车速度这一块,有什么想法?”赵城更想知道苏建国是否有了更多的技术考量,例如安全性,例如舒适性,例如关键零件的生命周期。

“我有看到一篇综述,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一篇综述。这篇综述里面提到了近些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我看到上面做了一个预估,预估截止2003年,按照当下的铁路技术发展,其发展水平不过是国际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平。换言之……”

苏建国将自己看到的论文解析出来,“我们国家的铁路铺设面积虽然可以与国际比肩,奈何铁路的速度还是停留在160km/h的速度上。这个速度……法国和德国的旅客列车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达到,少数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200km/h,高速列车运行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

“嗯。”赵城笑着看向苏建国,到底是他看中的孩子,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突出面。

【因为是专业数据,参考文献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论文中国机车车辆业创新战略研究,作者:陈春阳】

“而我国大多数机车车辆产品的技术水平只相当于国际80年代水平,铁路目前提速的主体时速是120一160km,列车的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差距更大,高速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则刚刚起步。轴重方面,美国、加拿大等国货车轴重普遍超过30t,载重在80t以上,而我国铁路用于重载运输的货车轴重只有2It,载重只有60t,25t轴重货车仍处于试验阶段。以此数据可以看到……”

苏建国看向赵城,“我们铁路的运输速度和运输量都无法与国际比肩,仍需要努力攻克当前的时速壁垒,更要寻找最佳材料,完成轴重方面的载重提高。”

苏建国拿出一份他最近在做的资料递给赵城,“近年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开始颁布并实施,我们可以从这个规划中看出,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新一轮大发展时期。”

“小苏,不妨做个预测,这个发展时期是什么样的发展时期?”赵城循序渐进的问着苏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