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铁路崛起曙光已现(第1页)

张泓感慨无限的看着每个老人,每个与他并肩作战过,与他共同走过的老人们,“大家知道吗?这群孩子,真的……真的了不起,他们努力去学习电力,去学习高压电网,去学习铝合金,去学习标准。”

张泓顿了顿,继续说下去,“他们去了解电焊技术,去了解大型起重机的知识,更是去了解从未接触过空气动力学,为了做好每个技术指标,去研究所有空气动力学的知识。”

张泓拿出一张报告,这个张宇给他,尽管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准许张泓跟老工程师们分享的一份数据。

“从1990年万方数据库开始到1999年中国知网,是大家无私的奉献知识,从短短的几百篇文献,一直到现在百万级、千万级的论文,是大家给了孩子们借鉴学习的机会。从1990年到2005年,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孩子们平均下载论文的数量从人均三篇到现在人均五十篇。这背后是我们的努力,是孩子们的努力。”

张泓深吸一口气,看着每个人,眼含泪光,“我们每个人给出了自己熟悉的一块领域,我们的每所学校给出了配套的下载机会,我们个图书馆提供了年轻人靠近知识、学习知识的机会。从言传身教,从口口相传,从纸质传承,到电子图书自我学习。我们的这个国家为了今天准备了太多,也付出了太多。”

张泓的眼泪缓缓的聚集在眼中,他也许喝醉了,醉了又怎样?他今天是真的开心,是真的高兴。

高兴中国有了这样的成就,高兴孩子们有玩物丧志,没有恃才放旷,而是脚踏实地的做学问。

“老哥哥们,数十年前,1970年的我们是在简易棚子里拿着发黄发旧被书虫咬过的书,靠着煤油灯学习的。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希望有个老师跟我们讲讲,给我们说说,多么希望解疑答惑啊。可是那个时候,我们认识字的才几个?我们会写字的有几个?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有多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当初的那个时代……”

张泓动了动嘴,“我们的那个时代,是最艰难的一代,可我们咬着牙扛着,想要拼光我们的生命,耗尽这一生,穷极一生的去呵护下一代,给他们机会,不要他们再这么难了。”

很多人互看一眼,沉默了,也默默的啜泣起来,是啊,那个时候他们真的太难了。

要趴在石头上写,因为珍惜铅笔,都要撒上沙子,用木棍子去写字,去写东西。

若是烧火剩下的木枝子,那可是宝贝,可以用木枝的碳灰写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