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使命之下责任之心(第1页)

“我的父亲,当年只能,也只配在栅栏外,眺望我们的公园,每当驻足,每当痴痴望着我们的公园的时候,都是被洋人,被不是我中华民族的洋人拿着枪打出去的!可是,孩子们,这是在我们中国的领土啊!在我们华夏的地盘啊!我们祖辈生活的地方,我们跟狗一样被驱逐,甚至在我们中国的公园里写上……”

张泓的手都得越发厉害起来,“写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孩子们,你们知道那种滋味吗?我小时候……我小时候每每听到这一段经历,都会义愤填膺,而每每看到李小龙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时候,又是那么的长舒一口气的开怀。为什么?”

“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真的实业救国,只能够通过自我激励,自我鼓励,大家携手共进去努力实现实业救国,实业兴国的理想。为了这样的理想,我们有了救国会,为了这个理想,我们有了五四青年的思潮运动,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想,我们用了三代人的时间,消耗了两代人的生命,燃烧了两代人的年华换来了如今的2005年的实业基础。”

张泓轻声说下去,“可能有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我们泱泱中华,在民国的时候实业救国是很艰难的。”

“是啊……”张泓长叹一口气,“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算算《辛丑条约》的一笔账,如何?”

张泓认真的看着每一个在座的年轻人,在看到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同意之后,开始说下去。

“《辛丑条约》的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

张泓声音很低沉的说下去,“单单《辛丑条约》一个不平等条约就足够透支我们国家十二年的国库收入,何况,我们当时签订了近四十个不平等条约呢?”

这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孩子们眼睛瞪大,从没有如此清晰的认识这些条约。

“你们不相信有这么多钱是吗?好,来算一笔经济账。

《辛丑条约》4.5亿白银赔偿,分期为39年,本金和利息总额约为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10倍,也就是十年税收。

《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赔偿,要在3年内还清。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2倍,也就是两年税收。

《南京条约》2000万两白银赔偿。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