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深意(第1页)

苏建国默默的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他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去上海市市民中心,而是选择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自己的荣誉奖状还有全家福的照片默默发呆。

苏建国摩挲着全家福的照片,周围的镜像像是倒转,回到了他十八岁的时候,那年是1990年,那一年他正在看放映的《末代皇帝》,那一年,成为他立志要做中国钢铁路人的引导电影。

可那一年空有一生梦想,却没有真才实学,空有满腔热血,却没有货真价实的本事。

可是,谁没有自己的梦想呢?尽管一无所有,尽管就是个普通人。

但是,那个时候,凭借着一腔热血,还是选择了报考铁路技术。

可是后来……高考落榜……那个时候真的有一死了之的伤感……

那个时候,满心都是失望,对自己的不认可,恍惚之中没有意识到也许这也是一种人生。

待到认识了赵城,才明白自己选择技校生活后,生活给了他什么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机会。

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苏建国才明白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苏建国永远忘不了跟赵城和崔进去申请,申请见张宇的情景。

他更忘不了,跟张宇做的第一次对话,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关于希望工程,关于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制度。

那个时候,苏建国隐约知道国家将教育当做了基本国策,也隐约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

苏建国打开相框,在这个全家福的下面是另外一个照片,相比较于彩色的全家福,下面的这一张是黑白色的,磨出毛边相片上是十八岁的苏建国。

这个时候的苏建国脸上是忧郁的,对未来一无所知,因着前途未卜,所以整个人处于双目无神的游离状态。

伴随着这个状态之外,苏建国还能从照片上的自己,那略显乱的发丝里面,看到一个人的颓废。

是啊,那段时间是颓废的,颓废的只看到了贫穷和无望,却没看到周围人们的神态。

苏建国嘴角带着笑,仿佛欣赏的不是自己的照片,而是过去那段有意思的岁月,一幕幕,在脑海里回转。

在这张照片的下面,是苏建国和成建军十九岁的合影,西湖边的合影,那个时候,苏建国因着听到成建军说出教授关于新干线的想法而激动,并得到了赵城和张宇的帮助。

十九岁的时候,虽然还是贫穷,可是已经被知识所吸引,有了沉入知识海洋中的快乐和欣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