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第1页)

这一天,平均年龄在五十五岁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又聚在了一起,这一次是他们退休以后的第一次如此齐全的大聚会。

赵城笑眯眯的看着每个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家常,聊着自己退休以后的幸福时光,而张泓则是扶着自己的恩师常洪缓缓走了进来。

“小赵,第一次见到你如此组织,到底是什么事啊?”王一笑嘻嘻的看着赵城。

“把咱们设计师聚在一起,看来是什么好消息要宣布了,不知道是什么好消息。”廖秋扇着扇子,觉得这天是格外的热。

“小张,是什么事情?”常洪才坐了下来,就开始问着张泓。

“是这样的,老师,我们今天聚集各位老师,是想着跟各位老师请教一件事。”张泓扶着常洪坐了下来,继续说下去。

“这件事就是怎么样年轻人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少一些小九九,多一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多一些爱我中华,光耀中华的历史使命感。这一点,我们还是小学生,想请教各位老师,该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张泓谦逊的说下去。

“爱国教育?”常洪回过味来,笑起来,“小张,你是遇到瓶颈了吧?”

“是的,我……”张泓说不下去了,他铁路技术还算学的不错,可是唯独教育年轻人上,很有欠缺。

“常老师,我们科长是一谈起铁路技术前瞻分析,那是夸夸其谈,三天三夜也不见休息的,但是一谈起年轻人的思想教育与团队建设,这新手上路,难免紧张,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做。”赵城看出张泓的窘境,开口说道。

“是吗?”常洪看向张泓。

“是的,老师,您看……”张泓软下声音,“您能不能教一教呢?”

“这谆谆教导,无外乎就是教人向上,教人奋进,人心呢……其实不难,只要你真心以对。”常洪看向身后的几个老同事们,“咱们当年带着帮小子学习的时候,似乎就没有这么多难点吧?”

“那可不是,这帮小子,那时候一个个都是热血青年,咱们加以疏导就是了。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呢,接触新东西多,思想多,有时候难免看错了道,走岔了路。偏生小张和小赵是新手,教给孙辈们的东西有限。”老设计师乔恒说道。

“乔老师说的极是,极是。只是乔老师,我们该如何做呢?”张泓求教的看着乔恒。

“怎么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就行了。”乔恒张嘴笑起来,虽然牙没剩几颗,可是笑的那般的开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