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了,同学们闲在家里等着下乡插队。县教育局要组织批判“右倾翻案风”文艺演出。县中就动员毕业班的几个同学回学校排节目。瞿南一听就摇头,说有事就走了。张从军、李跃进等几个人也不想去凑热闹,大家聚在一起不是谈留城政策,就是谈下乡插队的地点。可黄祥不一样,他知道像他这样还有一个弟弟的家庭,是没有可能留城的。再说了,他讨厌那些畏惧下乡插队的同学,觉得他们没出息。他想出去闯一闯,尤其是对排节目的事他特别热心,因为这事为他去找一个人提供了借口。
黄祥自从上次在理发店见到那姑娘后,心里一直放不下。后来,他总算打听到了他想知道的情况。县招待所的那个女理发理员姓袁,叫秀莉,她是湖北人。他男人是本县南塬人,在湖北当兵时偶尔一个机会认识了她。后来,袁秀莉按政策随了军。袁秀莉个性强,是个闲不住的人。男人不在家,她闲得发慌就自学了一门理发的手艺。
结婚没多久,袁秀莉为他男人生了一姑娘。这姑娘名叫陈爱武。虽说名子起得像个男孩了,可女儿却是文文静静,能歌善舞,尤其是那嗓子真是个甜,说起话来就像响铃一样,无论是谁见了都愿意听她讲话。陈爱武自上学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还到省城参加过演出。后来,袁秀莉又为他男人生了第二个女儿。当第二个女儿刚满三岁时,他男人就牺牲在一次工程事故中。
这件事对袁秀莉娘几个的打击太大,她们大哭一场后就回到了陕西的婆家。她婆家在南塬的一个山村里。陈爱武每天上学要走十多里路,风里来雨里去,断断续续高中读了一年就在奶奶家闲呆着。平日里野山秀水,荷池杏林,她到处跑,人便有了一股璞玉清新的感觉。后来,县民政局落实政策,袁秀莉被安排到县招待所上班。陈爱武也就跟她娘一起来到了县城,而她妹妹则留在了武汉农村的外婆家。
黄祥总想着找陈爱武接触,可他在县招待所附近转悠了几次也没碰到。有一次,她看见陈爱武朝理发店走去,本想上前说句话,可临阵却失去了上前搭讪的勇气,气得他连骂自己没出息。打这以后,他有事没事地往理发店跑。开始,袁秀莉并没注意到什么异样。只是好奇地问:“你喜欢留短发啊?”黄祥干脆地说:“是的,我爸在部队时就留短发的,我也就喜欢这样式。”可他每次话里都要捎带着问陈爱武的情况,并提出想请陈爱武帮助他们排练节目。袁秀莉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这小伙子有了心思,便开始有意无意地不搭理他了。
转眼下乡插队开始了。这阵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