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长署名文章在北京一家报纸上发表了。瞿南一阵兴奋,沏了杯茶边品边浏览。文章基本保持原样,只是在排版上压缩了一下。他油然升起一丝成就感,顺手拿起了电话想拨给柳秘书。可电话拿起,他又放下了。不妥,他立刻提醒自己,这事只能够由柳秘书告诉自己。如果这个电话打了,可真就犯了职场忌讳。他刚放下电话,老张推门进来了。他一见瞿南桌前摊的报纸,凑过来瞅了一眼。“吴市长有大作发表了?”老张随口问了一句子。“呵,我也刚见到,还没有细读。”瞿南说罢,顺手把报纸放下,站起招呼他坐。老张摆摆手说:“别客气了,我就来串门,没啥事。我年轻时写大批判稿,狠批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话。说这是篡改领袖语录,现在对这句话理解了。你看,我要是三天不来你这,就好像心里缺了点什么,头脑也就僵化了。”
瞿南本想和老张调侃一下,可又觉得柳秘书会有电话来,就没和他多说。老张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他和瞿南扯了几句闲话就走了。一直到下班,柳秘书也没有来电话。瞿南干脆把这事放下,把阮秘书长送来的“市委田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讲话”提纲放进包里,准备晚上带回宿舍看。这提纲是阮秘书长带着他和几个笔杆子一起搞的。主要是贯彻省委六届三次会议精神。提纲搞好后自然是要起草初稿的。凡搞过文稿的人都知道,这是份苦差事,起草领导讲话尤其如此。你既要琢磨本级领导讲话的一贯风格,又要把上级领导讲话的主要精神突显出来,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工作,不能光讲空话。这时,你必须自己把自己当书记看,把书桌上的瓶瓶罐罐当成坐在台下的头头脑脑,指点江山,纵论天下。最要紧的是要搜肠刮肚地弄出几条警句来,这不仅显现了讲话者的文采,体现了领导水平,也为听会者的视觉添了一点新鲜感。
大凡参加此类规格会议的人,全市大一点的会议基本也都是他们参加了,就像彼此间的面孔熟得不能再熟。领导嘴里念的稿子,如果不弄出点新意来,用写稿子人的话来讲就是“出点彩”,参加会议的人就容易陷入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会议疲劳综合症中。所以,领导也要善于理解那些开会打瞌睡的下属。说真的,大凡市里开会,一开始不少人还是挺精神的,手里的笔也在伺候着,随时准备记点什么,可听着、听着就开始迷糊了。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昨晚在麻将桌上挑灯夜战,或从事其它“地下工作”的人,但也有不少人是被领导讲话给催眠的。市里几个主要领导的讲话稿基本都出自有数的几个秀才之手。时间一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