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会计听了我的话,把户口本找出来说:“小花,咱们村的土地都在西山脚下,大约有将近1000多亩地,当时是按人均的形式分到农户手里的,现在要建大棚,就要完善哪里的水电路,成方连片经营,这样就牵扯到土地调整的问题。”
“土地调整由村里出面协调,你先找出都有那些户种植业搞得比较好的人。”
“好吧,据我所知,郭里友,郭里亮,郭奎,郭豪,冯安靖等10多户村民都是种田能手,如果他们能上大棚,估计能种好,不行咱们就召开他们这些户的会议。”
“好,何叔就按你说的办,我明天白天去镇里看看,能不能给申请点无息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
第二天上午,我去了镇上,找到了赵书记,我把想让村民发展大棚生产的想法告诉了他,希望镇里能够帮忙解决部分贷款和提供技术帮助。
他听了之后说:“迎春花同志,你的这个想法很好,这样,技术指导和贷款的事,我让农办去落实,你就回村落实好人员,等你们的大棚建起来了,我们就在栲栳湾召开一个现场会,把你们的做法在全镇推开。”
“赵书记,太好了,我们一定回去好好组织。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我们准备把栲栳湾到镇上的公路修起来,这样两地的码头就可以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鱼港,规模大了,对外的影响力就大了,这对于全镇都是大有好处的。”
赵书记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迎春花同志,我是真没看错你,你果然是个人才,只知道吗?我们正有这个想法,不过修路需要征用土地,这个需要牵扯到许多部门,还是以镇里的名义来办理吧。”
“真的吗?那这下更好了,我们可以以公路项目为契机,腾出手来建一座渔港码头了。”
“好,你可以提出一个申请,等有关部门手续批复下来,你们就可以动工建设。”
回到村里,我连夜召开农户会议,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下子来了20多个人,看来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我在村里的辈分很大,按照宗族的称呼,大多数人都得叫我姑,今天来参加会议的这些人也都得这样称呼我。
郭里亮说:“小姑,我们听说村里要号召建大棚,就想知道我们不懂技术,能干得了这活吗?还有种出的瓜果蔬菜能卖出去吗?”
见大家有这样的担心,为了给他们吃个定心丸,我对他们说:“大侄子,这个我可以告诉你们,技术方面,镇里正在想办法,如果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