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林和国家青年报记者赶到了隔离病区。
等找到杨姗姗的床位时,赫然听到了是她在放歌。
《樱花与花》,很多病友都表示很好听,借以此来抚慰不安的内心。
又躲在融雪的麦田
天空寄来一群飞雁
曾闭眼期待的遇见
是否就在我的身边
打开塞给我的书签
想答应你邀请的冒险
远方是不是说爱我的那天
……
李子林惊讶地发现,杨子珊与他竟然是江宁老乡。
在京州市江宁区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她是危重患者心中最贴心的护士。
在江城体育中心圆舱医院,她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咽拭子采集者。
她是杨姗姗,采集咽拭子时距离病毒仅10厘米。
她和采集组的十余名队员,在过去的二十天里累计采集咽拭子1290多人次。
想起了那天重症护士与他的报告,现在感觉需要修正一下了,并非一晚一千多人,那样真会累死人的呢!
虽说,躺在病床上的杨子珊身体还是很虚弱,但见到有人来探望自己,依然甚是惊喜。隔着花了的护目镜,依稀可见她眼角闪现的泪光。她甚至努力地支起了身子,与记者分享这段时间的感受。
她是在江城最著名的重症医学科进修的护士。
疫情发生后,被分配到了工作量相对可控的樱花路中医院,晚上的时候,她就自告奋勇地去采集咽拭子了。由于成绩突出,经验丰富,就被调任到武阊医院重症监护。人还未动身,便被查出感染,好在病况可控。由于是医务人员,比起轻症患者,杨姗姗的情况还是稍有严重,也怕安排在圆舱医院与轻症患者在一起康复,对她们的内心造成压力,所以杨姗姗便被第一时间安排到了武阊医院隔离病房。
杨姗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问,而李子林则去找到隔离病房负责的护士长了解杨姗姗的病况。
“采咽拭子那么危险,你不怕吗?”
“虽然采集咽拭子是个高危操作,但是作为医务人员,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命令就是责任,我们会全力以赴,完成我们所承担的这一份职责。樱花路中医院工作了一个多月后,我就在院感培训结束后,报名了志愿者,跟随晚间医疗队来到了江城体育中心圆舱医院舱7舱,开始是晚班,后来又调成了白班。”
“您辛苦了!向您致敬!开始就从事了主要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