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病前的这段时间里,李子林除了积极参与病患救治工作之外,一直在研究导师的那个遗留下来的科研项目。通宵达旦地救治病患,争分夺秒地翻阅恩师的研究记录和国外最新前沿。第一阶段的脉络已经厘清,就是将眼下的救治工作做个详实地记录,然后统筹规划统计测算,便是最好的一手素材。忙碌地太久,已经整整瘦下了一圈儿,多日疲于奔命的状态,换成谁也都要凶多吉少。
李子林也不是铁人,所以不幸感染新冠病毒,也并非完全的预料之外。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最近抢救的病患中都是极端地贴近感染性极强的病患采集咽拭子,感染率极高。
病情不断恶化的他,感觉自己要支撑不下去了,就在此时,韩淑君看到了新闻,立即起草了一封电子邮件。
几乎是感觉自己生时无多的李子林,接到了一封热烫的电子邮件。
同为汉东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同事的韩淑君对他心生爱慕,并请缨与之一起奋战。
韩淑君的请求很快获得了批准,并跟随最新一期的驰援医疗队,一同抵达武阊医院进行战地救护。
院方了解了韩淑君的意图后,安排了有她亲自照顾李子林的诊治护理与生活起居。
这一消息顿时引起了国家青年报的注意,在决定对她们进行采访时,李子林和韩淑君同时作出了拒绝。
她只好转而采访一同参加这期驰援任务的医疗队其他同仁。
2月12日,汉东省第二批驰援江城医疗队到达后,经过两天高强度的岗前培训,队员们于2月14日,赶赴市内各医院正式“上班”。来自汉东大学附属医院的队员付美丽、李小蕊、席暖晴于2月14日分配到武阊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组”等地,适度培训后2月15日正式开展工作。
国家青年报记者首先从外围下手,第一时间采访了发热门诊组成员付美丽。
“今天是来到江城市武阊医院的第三天。”
“从接到通知到出发前后不到10小时,医院领导对我们一行三人临行嘱托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每个人都想着把最好的物资给我们带着,收到了许多同事、朋友、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关心短信,许多情景许多言语都让我这个年近60的‘老同志’忍不住热泪盈眶。经过两天紧张的岗前培训后,我被分配到武阊医院发热门诊正式上岗,工作时间给我安排自晚上6点到10点,值第一个班时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忙碌,当晚我接诊了11位患者,经过检查后,回家留观,对于刚进入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